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10,(1):F0003-F0003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系和广告系。已开设汉语言文学(本科)、对外汉语(本科)、广告学(本科)、语文教育、汉语、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多媒体技术等9个本专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313人。  相似文献   

2.
编辑专业教育得到了多方支持清华大学中文系金兼斌清华大学中文系自1985年开办编辑专业以来,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二届在职编辑第二学位毕业生、一届新编辑岗前培训班结业生,总计达160人左右。他们大都工作在科技出版界。几年来编辑专业教育得到了多方支持,使教...  相似文献   

3.
广告学专业是近年来中国高校中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但在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中,却没有一个专业像广告学这样在“门类归属”和“学科定位”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分歧:中文系、艺术系、文秘系、社会学系、管理系、商业文化系等都设立了广告学专业,甚至一些高校将广告学专业设在了历史系。~①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彭香萍 《图书馆》2002,(1):70-72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议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馆系共建专业数据库、专业阅览室”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是我校历史最久、发展最成熟的学院,同时又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院.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其前身是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和影视文学系.这是我校发展历史最长,专业建设最成熟的两个系.在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科发展的空间,两系实现了强强联合.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原影视文学系的汉语言文学、文秘、对外汉语等三个专业与原新闻传播系合并,共同成立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院成立之初,共设立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编辑出版系三个系部,拥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五个本科专业,涉外文秘、汉语言文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三个专科专业.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教学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与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有不同的教学规划、内容与方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的古代文学教学应当侧重于选取那些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兼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应侧重于选取那些与语言和文学关系最为接近的古代文学题材,重点使用文学与语言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教学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与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有不同的教学规划、内容与方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班的古代文学教学应当侧重于选取那些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兼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应侧重于选取那些与语言和文学关系最为接近的古代文学题材,重点使用文学与语言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8.
举办“新编辑岗前培训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华大学中文系编辑学专业于1985年经原教育部批准成立,七年多来共培养了六届毕业生一百余人,其中后四届是第二学士学位生。这些毕业生分配在我国出版、新闻、科技信息等部门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编辑专业的毕业生在我国科技出版界为数还是很少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形势的推进,出版业将面临新的繁荣与发展,这方面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为适应这种需要,努力为我国出版事业多做贡献,我专业在办好正规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为此,在新闻出版署等领导部门的关心和出版界的支持下,我系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合作,接受新闻出版署的委托,于今年9月举办了首届“新编辑岗前培训班”。招生对象是:199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各科技出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09,(5):49-49
李杲简介:李杲,男,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同年进浙江日报社工作。在浙江日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工作20年间,先后在驻丽水记者站、党群政法部任记者、编辑;1997年后,历任浙江日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办公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2009年1月,任钱江报系社委会委员、钱江晚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小说《伤痕》而一举成名。“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澍“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当初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的他.到底怎会成为“伤痕文学”(注)第一人呢?日前,本文作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年级一般要开设现代汉语和写作两门基础课。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  相似文献   

12.
海外     
《青年记者》2010,(16):3-3
媒介、IT职场新人离职率最高 据申江服务导报,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编辑(51%),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56%)。  相似文献   

13.
诸位领导、委员、代表: 你们好!以下我作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为了使诸位委员和与会代表对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期刊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高校期刊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我省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有更多的了解,我将简略地回顾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概况,在报告的部分内容中还扩大了总结的时间范围,从中可以看到我省高校图书馆各届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文革”前最后的一届大学生,当时读的是水利工程.毕业后一直在水利部门工作.但我个人更喜欢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所以,在“文革”结束,恢复研究生制度后,我在一九七九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于是由工科生变成了文科生.三年后毕业,分配到湖南长沙岳麓书社.那时岳麓书社刚刚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出来,建社不足半年,全部人马加起来,也就十几个.大家在一间大办公室上班.另外在不远处新华社湖南分社招待所还租了一间约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我被安置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布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北京大学1982届中文系毕业生张曼菱女士回忆其父亲张进德先生(号退耕)人生的随笔。在字里行间的笔墨中,洋溢着作为女儿对其父亲的深情思念,而作为读者,我们则能感受到其父母淡薄世事、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正如张女士在书后“跋语”中所言,父亲展现了“将朴拙的天性,坎坷的人生与美焕美伦的中国文化合而一体的‘内美”’。而麻底黄色的书衣,也正烘托着本书所要抒写的为人处世须持“无位有品,无名有尊”修养的高贵主题。  相似文献   

16.
名人档案     
段京肃段京肃,男,汉族,1955年8月生。甘肃省张掖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理论助教进修班学习。1984年起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3月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1995年至2002年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起任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摆在了第一位,这就充分说明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面对全国性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现象,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同样存在增强实践能力的问题。从武汉体育学院已毕业的两届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以及本人走访山东、江苏、湖北等实习单位反馈的信息来肴,多数单位反映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足,认为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体育新闻专业为例,就如何增强体育新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这样的学科划分造成“二者只限制在狭窄的范围里,中文系学生的眼光永久不能扩大,而外语系只造就些能说外国话的中国人,与本国文化不生关系”。鉴于当时两系间又有逐渐接近的趋势,冯至主张要利用这趋势做出制度改变,而且最关键是要解决文学语言分立之后的语言工具问题。“外国文学”这一概念本来即是因“中国文学”而产生,两者之间本应互相参照,无法截然分立,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和外文系的中国文学课程正是体现两者密切关系的设计,但是以西方现代大学制度为蓝本的系科划分没能为两学科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反而带来了阻隔。  相似文献   

19.
王平 《新闻前哨》2022,(24):23-25
本文通过分析县级融媒体(特指县市区级报纸、广播、电视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最近10届(第二十三届至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获奖情况,提出:县级融媒体要坚守“内容为王”,做好内容创新“必答题”;“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秀出中国故事的“地方表情”;建强人才队伍,加快融合创新步伐,提升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成为中国新闻奖的“主角”。  相似文献   

20.
丁胜龙 《大观周刊》2011,(18):249-249
汉语言文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我国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