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马小林、张敬民,于1985年8月20日从晋西北朔县启程,过黄河,出长城,沿着当年晋西北人逃荒的路线,徒步采访于田间、炕头。历时80余天,行程1千多公里,食宿于农民家中,写出了《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一书。真实地记述了晋西北人民从17世纪到20世纪逃荒“走西口”的各种悲惨生活,同时,展现了今日“西口”路上的巨大变化(见去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读后使人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2.
《记者摇篮》2005,(10):21-21
每位记者都有自己的采访方式,每位记者 都有莫逆之交的采访对象,每位记者都有难忘 的采访经历。经历就是财富,您把这些经历记 下来吧, 《记者摇篮》急切地盼着您的文章!我 们在请您的赐稿的时候,给您的大作规定了写 作内容: “一次难忘的采访”,标题由您自拟。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为了 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一次难忘的采访”也许更能反映记 者实践“三贴近”的风貌,充分展示记者与采 访对象乃至于和广大读者心贴心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顾名思义, 《记者摇篮》 是记者的理论和实践阵地,理应更好地贴近记 者,服务记者,为记者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考虑如何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使记者的思想感情更加贴近群众。前几天,我翻阅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书名叫《大分裂》。我边读边想,觉得我们的编辑记者应该多采写一些能够引人入胜的实录性新闻。《大分裂》的作者花了几年时间,深入社会各阶层,采访各行各业的人,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谈话,然后整理成书。书中写的是被采访者的原话,作者的话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书中有些章节文理还不甚通顺,但是口语化,一看就懂,显得真实、生动、亲  相似文献   

4.
善于开拓创新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张敬民同志,最近在京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二作者”。 今年38岁的张敬民,现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获省、国家及国际新闻奖37次。1985年,他沿着昔日“走西口”的荒凉古道,徒步一千公里,历时82天,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出版《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一书,曾获首届范长江提名奖。1987年,他深入老林深山,采制的《归来吧,绿色的生命》,代表我国参加在  相似文献   

5.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6.
陕西日报记者王忠杰写的《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被评为一九八五年度的全国好新闻。这篇通讯前后用了三首《走西口》的陕北民歌,报道了发展商品生产在农村脱贫致富中的作用,读来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提起那走西口,两眼泪长流!”在漫长的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不但发展不了商品生产,连自给自足也不可能。“西口”是一条逃荒要饭的路,是一条卖儿卖女的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新时期读者对党报的更高要求,从2007年4月10日起,福建《湄洲日报》在B1版开辟“在那不该遗忘的地方——本报记者盲区体验”专栏,作为报社创新要闻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民生问题报道,着力反映人民心声,拉近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并且通过记者深入下去,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感受生活实际,转变作风和文风,  相似文献   

8.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9.
张静  张磊 《新闻世界》2009,(5):109-110
对于一名记者来说他所作出的报道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视点对准现实生活,全心全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此我以名记者卢跃刚的事迹,来说明记者应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贴近实际到一线贴近实际,从宏观来讲,就是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从微观来讲,就是贴近某个行业、某个企业、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也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心工作开展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我是《中国石化报》沧州输油处记者分站站长、政工师,《石化管道报》特约记者,从事专职新闻宣传工作已达13个年头了。长期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  相似文献   

11.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它所能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某种需求,并给人们带来利益和愉快感觉的特性。党报的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政策、知识、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用的信息,是党报的责任,更是党报联系群众的最好手段。要为受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就需要新闻媒体在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三贴近”是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贴近群众的关键在于服务群众。《怀化日…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版应加大信息量《绵阳日报》曹代义《读者之声》是刊登人民群众愿望、呼声、意见、要求的版面,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而深受读者的欢迎。《绵阳日报》近几年来在扩大《读者之声》版信息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一)多开设贴近群...  相似文献   

13.
近读《十个共产党员》,深感穆青同志是满怀真情,流着眼泪写的。尽管书中的多数篇章发表时曾拜读过,但今天读起来仍感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先进人物的社会职业和先进事迹虽然千差万别,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只要写出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文章总是以情动人的。所以,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要写出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记者首先要有真情实感,即从先进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感动。记者若无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记者和群众的距离,往往不能以居住的远近为准。和群众经常生活在一起,固然能造成和人民溶化一体的良好的条件,但也有同床异梦的。听说一位摄影记者,深入到基层农业社去采访,为了抢发一条春耕消息,还未到春耕时间,就动员社员下田耕地,以便为他拍摄新闻图片创造形象。我曾设想,当记者暗暗庆幸抢到最早的新闻,自己的作品和名字将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也许那位被迫驱牛耕种的农民,正为这提早春耕的收获而焦虑! 思想感情和人民相溶合,决非跑几里路和群众相处一起那么容易。记者和人民思想感情溶合的过程,是一段艰苦的思想改造过程。直到个人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完全一致了,这种溶合才算完成。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3,(6):47-47
朱国良在《新闻实践》杂志2003年第4期上撰文说,近年来,许多报纸的新闻版、专版出现一种政治性较强的杂文。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光明论坛》、工人日报的《每周论坛》,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以及浙江日报的《钱塘论坛》等。其中不少文章都体现了“杂交化”特色,被人们冠之以“杂文式政论”,读者反映较好,称之为读读有“杂”味,想想有回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内容上,紧跟当前形势,贴近人民生活。2.作者大多来自群众,问题的提出及剖析,多与群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文章少有官气,议论少霸气。3.写作上风格多样,实践了文无定法的古训。  相似文献   

16.
新闻在改革中的进步勿庸置疑,有不少新闻重要、新鲜、活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也有许多新闻不那么贴近群众,和群众总隔着一层。“不爱看,无啥吸引力”,许多群众如是说。这恐怕是事实。许多新闻工作者也深感此缺憾。为什么呢?是写作技巧有问题吗?确有此因。但我认为,首要的、根本的还是一个思想感情问题。 穆青同志说:我干新闻工作50年,我总讲两条:一是不要脱离群众,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衷心地爱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既要忠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及时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广播要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要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关键在编辑、记者思想观念上的"三贴近"。新闻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首先决定于编辑、记者的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经常组织编采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想感情、报道内容、报道语言等几个方面对报纸新闻宣传如何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行了论述。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既要坚持党性,又要走进百姓,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9.
闻知去年采写的消息《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宁夏一代代新闻人数十年来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今天,在我的身上结出了花朵。作为年轻记者,我是幸运的。这件事对我来说也许存在着偶然性,但宁夏日报社能够有作品在中国新闻奖的激烈角逐中折桂,却是一代代新闻人沿着“三贴近”道路矢志追求的结果。希望对这篇作品采写过程的简单回顾,能让读者管窥到我们的职业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那些最普通的人群,记者关注的目光从未稍离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是时政新闻部的记者,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新年伊始,湖北日报在一版突出位置,推出新栏目"记者走基层",倡导记者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三贴近",真正沉到一线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佳作,体现党报公信力,增强党报影响力。2月6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批示:"对像湖北日报记者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事迹,综合起来公开报道。"2月13日和14日,新华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