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温总理提出的人民尊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温总理解释的尊严的第三层含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是的,普通人要有尊严地活着,教师要有尊严地活着,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也需要有尊严地活着,而且学生的尊严更需要教师来守护。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涯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讲到自己是如何资助贫困学生的。但本人认为,教育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资助学生也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切不可不讲方式方法去“爱”学生,结果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民事强制执行关系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关系我国民事法律的尊严.如何使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更加完善。是当务之急,也引起了电大法系学生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常志强 《教书育人》2009,(12):18-19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对学生的生存状况与成长环境的关怀,是对学生尊严的肯定,对学生精神自由的解放。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捍卫学生的尊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条件、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5.
6月,德国,全世界打起精神,迎接一个四年不见的朋友:世界杯!战火弥漫的球场,战士们突出重围,守护各自的荣耀和尊严。  相似文献   

6.
一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根据这一心理,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学生人格,不要动辄伤害学生自尊心,对学生的问题一般要采取个别批评和疏导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是被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同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那么,作  相似文献   

8.
“尊严”一词对于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概只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尊严”是什么?一个人有“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若想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恐怕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年轻人哈默的神态、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来理解尊严的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王顺耿 《数学教学》2009,(11):25-2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学校)伤亡尤为惨痛!知识守护生命,数学课怎样渗透给学生一些可以守护生命的知识?怎样将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本文以校园遭遇突发性事件或灾害(如地震、火灾)时学生紧急撤离为例,运用函数知识,开发建立校园紧急疏散数学模型,贴近学生生活,将安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知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陈文凤 《考试周刊》2014,(36):170-171
教师维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尊严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情感体现。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隐私被触及和侵害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保证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保护学生隐私,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同时维护学生尊严,帮助他们学会自尊。  相似文献   

13.
在润泽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温暖的聆听者,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将变得更有尊严、更有存在感,从而学会独立思考、自由想象和自在表达。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作为当代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确,守护并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就是守护住了国家的文脉,就是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在小学阶段渗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在家校共育中形成合力,可以为学生从小根植文化的魂,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学生打下人生的底色。鉴于此,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校共育中的引领作用及对策方面展开论述,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张玮 《考试周刊》2012,(60):160-161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代课老师马修尽全力教给孩子们真诚、尊严和爱。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尊严与爱的种子,播下了理想和智慧的种子,最后收获了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反思现实教育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进步,尊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二是关注学生的困难,让学生树立信心;三是关注学生就业,让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18.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丽贵 《中学文科》2008,(6):119-120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关注人的发展.“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目中无人”的传统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科为本位,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