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忆常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忆常老樊锦诗常书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又是敦煌事业的缔造者、创始人。他已离开我们快半年了,每当谈及敦煌的往事,常先生为了敦煌事业的几件事,令我永远不会忘怀。还在大学学习时期,由于所学专业和爱好艺术的原因,我喜欢看敦煌的作品和收集敦煌的材料,每每看...  相似文献   

2.
十年一回首沙漠添绿洲——读杨雄《敦煌论稿》有感黄征当我捧读杨雄先生《敦煌论稿》〈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3月〉之际,第一个感触是“居诸易往,业运难停”(敦煌愿文习用语):蓦然回首,沉寂的大沙漠上已经留下了一个年代的足迹。如果我从随姜亮夫、郭在贻先生...  相似文献   

3.
段先生是1946年9月到敦煌的,我比他晚一年到敦煌。我来时除了段先生外,还有霍熙亮先生、范文藻先生(后来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我是学建筑的,但我对敦煌的建筑一窍不通,对石窟艺术也是一点也不懂。我们去后是段先生给我们讲解,才使我们走进了敦煌艺术的殿堂。50年代以后来的同志,差不多也都是段先生引导大家走进敦煌艺术殿堂的。  相似文献   

4.
P·O·1号敦煌回鹘文佛经残卷译释李经纬本稿于1993年1月6日誊清后寄《敦煌研究》以期发表,同年3月8日接到该刊的《收稿通知》,后再无消息。1995年初我在《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上读到《敦煌研究》编辑部的一位先生评释同一文献的文章,自觉拙...  相似文献   

5.
<正>《敦煌研究》自1981年试刊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如今,《敦煌研究》已经成为敦煌学园地中最重要的旗帜性刊物,尤其是近年来在论文质量、刊物印刷、各项荣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敦煌研究》成为敦煌学刊物中的排头兵。下面我围绕特色与定位这两点来谈些看法。(一)特色我觉得《敦煌研究》有以下三点特色,并且要  相似文献   

6.
面壁记     
从六二年到七二年,我在敦煌十年,但只工作了四年。六六年“文革”爆发,我被揪出来批判斗争,监督劳动,直到七二年离开敦煌。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写经目录杨铭50—60年代,西南博物院暨重庆市博物馆入藏了一批敦煌汉文写经,共20余件。这批敦煌写经先后由数批专家鉴定,其中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10月敦煌研究院段文杰院长等一行来渝时所作的。据我们所知,敦煌写经在四川各馆收...  相似文献   

8.
2006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皇皇20大册的<全敦煌诗>,这是近年来敦煌文学文献整理的又一重大成果.本书的顾问是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主编是著名敦煌文学研究专家张锡厚先生,而我则忝列副主编.这些署名是书出版后我才知道的,现在周、张两位先生都已作古,我有义务把我知道的这套大书的编辑情况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敦煌飞天     
自从参观了北京故宫敦煌特展,我就对敦煌文化特别着迷,不是缠着妈妈讲敦煌石窟的故事,就是看关于敦煌的书和画册. 这一天,像往常一样,我坐在沙发上看画册,突然感觉有个身影在头上盘旋,还有一根丝带垂到眼前.我立马抓住丝带,抬头一看,只见一位仙女在冲着我微笑.  相似文献   

10.
在段老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每当我走进书房,首先看到的是摆在书架上的我与段老在2000年的一张合影,他微笑着,还是那样慈祥,仿佛还在对我说:"你要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保护需要科技保护人才。""为了敦煌壁画的保护你要给咱们四处去挖人才","敦煌的壁画保护需要高科技人才,你们要出国深造,你们要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敦煌研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大学先后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段文杰先生率领敦煌文物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的广大研究人员发奋图强,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为了尽快地刊布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和第2期(以书代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2.
柴剑虹先生的<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全书除代自序外共收文47篇,约25万字. 本书除收入作者擅长的敦煌文学研究外,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敦煌学术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山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相似文献   

14.
祷词     
我情愿彝情愿早生一个世纪撇豁犷敦煌渊或许我无法守住圆明园 但我可以守住我莫高窟的经卷 我情愿 情愿早生一个世纪 守敦煌 或许我无法认识它的价值 但我可以将它保护完全 我情愿 情愿早生一个世纪 守敦煌 或许我不懂什么知识产权彝但我懂得敦煌属于中国黔愿在。面前祈祷千遍爵佛啊求您让我回到1900年让我回到百年前佛啊我们可以不必看见中国人要买中国经书的缩微胶卷让我回到百年前佛啊我们可以不必看见敦煌文物在外国博物馆被展览让我回到百年前佛啊我们可以不必看见古老民族被吸去心上的血佛啊求您让我回到百年前祷词@丁艳$安徽省东至县…  相似文献   

15.
应武燕 《文教资料》2001,(4):112-122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已经正式出版(1),这主要是敦煌研究院施萍婷研究员对王重民、刘铭恕先生《敦煌遗书总目索引》(2)一书的补正,堪称“敦煌百年”的一份厚礼。该书对于敦煌学、文献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工具作用,其准确性应该要求尽可能高一些。对于该书超越前人的许多方面,已有专家著文评述,不在话下。这里只想对其中新校订过的一些敦煌写本原卷题记或重要内容的录文,根据我的重核原卷真迹,再作一点点订补,是否确当,谨请编著者和海内外方家指正。为便于复核,每一条摘录的原文都标明了《敦煌遗书总…  相似文献   

16.
敦煌行     
在中国只有一个敦煌,在东方只有一个敦煌,在世界也仅有一个敦煌。敦煌是一颗明珠,当飞机已进入到这颗明珠的光圈之内时,我已把整颗的心连同我的诸多思想一同抛了下去。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白雪皑皑的远山,蓝天红日下辉映出无比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著名敦煌学家、艺术家,敦煌研究院资历深厚的研究员史苇湘先生,2000年!月2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76岁。这是敦煌研究院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敦煌学界的巨大损失。 笔者是1978年深秋赴敦煌工作途中与史先生相识的,先生是我见到的第一位敦煌学者。回忆20多年来史先生的言传身教,不禁思绪万千。史先生是一部书、一卷画,如同他终生奉献的敦煌事业一样博大精深。笔者学力有限,对史先生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但还是不揣冒昧,草就此文,以表怀念之情,并求教于学界大方。 (一) 史苇湘先生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  相似文献   

18.
樊锦诗,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为保护敦煌这块神奇的地方,她倾心倾力于此几乎一生。她说:“我早已习惯了大西北,爱上了莫高窟,把研究石窟、保护石窟当成了终生的事业。”莫高窟“女守护神”樊锦诗曾列为央视“感动中国&;#183;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季羡林老先生评价她所做的事情功德无量。在樊锦诗守护敦煌40余年的背后,她的丈夫——原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人彭金章教授做出了巨大牺牲。用彭教授的话说“人家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那我就顺便做了‘敦煌的女婿’。”  相似文献   

19.
散藏美国的五件敦煌绢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世纪初出自莫高窟法经洞的敦煌绢画,是敦煌佛教艺术中的精品。但它们的命运同敦煌文书一样,一出世就流失海外,其中大多为英、法两国所藏。此外,有少量为中国国内所致或流散到世界各地。从本世纪20年代起,这些敦煌绢画陆续被公诸于世。1984年至1995年,日本东京讲谈...  相似文献   

20.
敦煌印象     
东丰 《初中生辅导》2008,(Z4):78-80
敦煌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那里有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我曾因参加一次学术会议而有幸去了一次慕名已久的敦煌。敦煌之旅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难忘印象。"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曾经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边关重镇。敦煌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还因为那里有莫高窟中的藏经洞,沙鸣山和月牙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