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权包括实体性环境权和程序性环境权。其中,以公众参与权为核心的程序性环境权作为实体性环境权的重要保障,已经得到区域性法律文件、宪法和司法机构的确认,这不仅同宪法的民主精神相契合,同时亦对立法和行政机构产生拘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权的理论探讨方面,学术界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方面,对于环境权的保护、补偿、救济等实务,特别是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则鲜有论及,导致环境权的救济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尤其是公民环境权的救济途径与救济的实现方式这两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普遍设定义务的角度谈环境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环境权的保障和实现问题的探讨,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两类代表性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环境权应该通过立法确认宪法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为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诉讼、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另一类观点则认为:环境权的实现,需要在法律上普遍设定义务,依靠各义务主体主动履行义务现。本文就是对第二类的观点深入探析,希望就如何具体分配义务主体的义务,并如何监督其履行义务提出自己的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后,当公民的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在宪法规定中找到对其进行救济的依据和途径。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关于环境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专家学者们对环境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环境法学、民法上,甚少涉及到宪法层面。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既可以丰富现有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促进宪法对环境权保障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在实现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践问题上提出多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政府基于社会公众的环境权而对私人财产的利用加以限制,财产所有权人是否可以要求政府赔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冲突的范畴进行权衡,其中公民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冲突尤为显著.受到限制的财产量占所有者财产总量比例的确认是正确取舍公民生存权与公众环境权的前提.当这一比例难以量化时,应适用"合理的经济用途"标准,即把私人对财产享用的时间及公共利益的迫切程度等都纳入考量范围.同时为防止主体规避法律,在制度设计上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与救济.公民的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法益基础,其具有可诉性和可强制执行性.当公民的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就应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其实行保护和救济.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环境权,主持社会正义与公平的需要,是维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现实必然性,可以通过原告资格的放宽,举证责任的倒置原则,诉讼时效的排除,对原告给予经济于技术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作为新一代人权在基本定义和内容方面存在争议,我国在狭义的法律层面也未正式承认环境权.当前我国环境权发展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的新议题,同时需回应不断丰富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协调好与《民法典》的关系.应当明确,环境权是自然人为保障人格尊严和根本生存而对良好环境状态的享用权,包括对优良环境精神性的享受和对自然资...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论》一书认为,环境权的本质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从宪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从国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人类环境权;从国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公民环境权。作者以务实的精神研究和实践环境权,以权利义务错位的方式设计环境权,选择了一条环境权的宪法化、公民权化、具体化道路,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司法以及环境保护的困境都要求环境权的法律确认,但是由于环境权的不确定性、多元属性和权利对抗性导致了其进入立法的瓶颈。借鉴财产权的"权利束"理论,模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创设环境区分所有权可能是解决以上问题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彭春凝 《天中学刊》2005,20(6):47-49
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孕育出许多新型的经济关系。政府要理性地运用法律及相关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从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土地使用模式、合同保障模式以及政府农业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农业产业化的综合体系,以使我国农业走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鉴赏史,其鉴赏观点与方法、鉴赏标准与途径,自成体系,一脉相承。横比西方的文学鉴赏史,显见我国传统文学鉴赏与之迥异的特点,究其原因,乃在于东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差异。研究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将可透视历代的文学鉴赏论,明其内在规律和源流根本,从而掌握古代文学鉴赏的内在结构,并理解今天人们进行文学鉴赏种种观点与方法的渊源所自,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革思维方式,促进文学鉴赏的科学化、现代化。探讨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其目的在于从思维模式的根本方面阐释古代文学鉴赏论的总貌与内在脉络,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现代思维方式进行文学鉴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文学鉴赏学。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中的形态随着时代的巨流而呈现时缓时急的变换。总的说来,形态是多样的,它体现的是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理解与思维定式的转变,它每时每刻在你我身边,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交的。对形态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它体现的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生存方式新的诠释,对生活态度的明示。  相似文献   

14.
15.
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结合形式”是一种最重要的语法形式,而增补形式是一种“可能有的结合形式”,因此,利用增补形式分析法辩析某些相似的语法结构尤其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本文从辩析词性,辩析句子成分、确定句型,辩析分句关系,规范用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增补形式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所显示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引用大量实证材料 ,论述赵秋谷、王渔阳关于平韵五古规律的不科学 ,从而指出王力、郭锡良两位教授在古风平仄问题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是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文化,它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而是一种发展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实用性文化。政府是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目标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伴随有效的强化激励措施,这是导引人们行为方向的最有效的办法。农村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顺教学思路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探索了正确制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使得广播电视大学在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遇到了种种困难。如何建构数字化校园网络,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是欠发达地区电大人必须思考及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欠发达地区电大数字化校园网络构建模式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主位推进模式,就VOA和《中国日报》上的政治性新闻各一篇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新闻英语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