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业多年,上过的公开课已无法记清了,但始终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第一次上公开课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要求,要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从自己上公开课和所听的公开课的效果反思,我发现要上好公开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台前幕后     
教学格言:语文是一盏灯,它能照亮每个人的心。作为一名成长在实验小学这块沃土上的老师,无疑是幸福的,而生活在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团队中,更会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和惊喜。因为不管是哪位老师什么时候上公开课,他的背后总有一个智囊团在出谋划策,让站在台前执教的那个"他",淡定而从容。第一次上公开课,是低年级的说话课《我长大了做……》。研课、试教了几个回合,记忆已经  相似文献   

4.
罗刚淮 《教书育人》2013,(25):28-30
日前,笔者有位朋友评上了中高职称,我们都向她表示祝贺,她开心之余却说了句:"到顶了,再不想动了。"我以为她随便说说而已,谁知后来看她果真消极得很,公开课、课题研究、写论文案例等活动再很少参与,而其实她也才四十岁出头。无独有偶,老家一位亲戚是某校副校长,新近过四十岁生日,有人送祝语"事业兴旺",他却连连打断说":都四十岁了,还谈什么事业,说身体健康就够了。"饭后私聊,我跟他说:"你才四十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我们把学生的灵魂"塑造"得如何呢?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自己是"燃烧了,可你把别人照亮了吗?"清楚地记得我讲《狼牙山五壮士》时,那是一节公开课,后面有许多听课教师。我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后面几个调皮的学生就自己玩自己的。如果我停下来训斥他们,有许多教师;如果我假装看不到,作为教师的我,学生不好好学习,让我看着他们玩,我又特别难受。最后,  相似文献   

6.
张海英 《语文天地》2012,(14):57-59
一提到上公开课,许多语文老师就会有一种"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感触。喜在上公开课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才华;忧在如何巧妙构思,让公开课有出彩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若是从那些语文优课中寻找灵感,又容易造成许多类似的环节。如果一次语文公开课处  相似文献   

7.
有些语文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听一次就够了,如果有第二次,那简直就是折磨。然而窦老师的《游园不值》,却再三地让我感动。是公开课那种近乎完美的精致让我着魔吗?单纯地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公开课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成,等等,只不过窦老师发挥得更自然更妥帖罢了——顺便说一句,有人把公开课贬得一钱不值,但我以为公开课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曾经说过,优秀的公开课是多种“营养素”的集合体,教师们只要把其中的一种吸收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是…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不可取代的六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心而论,我对公开课始终有着深厚的情感。可以说,是公开课使我由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是公开课让我找到了教育人生的无穷乐趣。亲身经历,让我看到了公开课十分独特的功能,它是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刘帅 《课外阅读》2011,(5):172-173
在2010年的12月9日,我参加了大连市优质课大赛。这是我工作两年多以来第一次上全市的公开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从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里任教。学校要求每个学期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从教20多年,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坐在讲台下昕同行的公开课了。听过城里教育专家和教坛新星那睿智而又流畅的课,听过本校教师那质朴和略带涩味的课。每听一次都会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有所借鉴,促我成长。然而,一天在我们学校二(2)班听的这节公开课,却刺痛了我的心,令我感到羞愧。  相似文献   

11.
段艳霞 《师道》2012,(Z1):9-11
在"共同体"中寻找温暖的"家"有人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追究起来,"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探索也缘于我在教师成长路上的几次"相遇"。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是展示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的舞台,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有些公开课存在"课前过多渗透""课上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后一走了之"等"怪现象".因此,公开课上教师亟需进行角色的蜕变,教师应成为课前学情的"关注者"、教学思路的"调控者"、学生合作的"参与者"与课后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将学生推到"台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开课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话语霸权",就是在表达某个观点时具有一定的控制权或操纵权。拥有"话语霸权"的人,通常用居高临下的架势、绝对权威的姿态和说一不二的语气,试图向受众灌输某种理念,强迫他人接受。采用公开示范课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具有重要作用。但时下一些公开课研讨活动中的"话语霸权"现象,使公开课在公开的场合得不到"公开"的评述和探究,失去了公开课应有的意义。下面结合近期本人经历的一次高中新课程公开课活动,就"话语霸权"问题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特别是在一些体育教学观摩公开课中,我发现: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或错误,越来越不敢批评了。如果批评了,就有人说教师"不尊重学生"、"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教  相似文献   

15.
二期课改强调"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在新课程实验的探索、培训和实施中,教师不断地开设、大量地观摩公开课,在实践中提高,在观摩中学习研究。公开课是推进新课程实验,贯彻课程标准、用好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的主要方式。从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公开课的价值以及如何借公开课的研究、示范作用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字面意思就是面向特定人群、公开讲授的课程。有人说公开课是"面向学生与教学观摩者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其实这样的概括无法直击问题的本质。根据目前流行的各类公开课情况来看,我们不妨对它进行一种类似"微博"式的描述:公开课一定要有三维目标,且每个目标要分成几点;一定要有几个环节,且每个环节所占时间要确定;一定要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定要有学生多遍朗读,每次形式都不同;一定要老师一提问,学生纷纷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无论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多么微小,教师都应该及时抓"彩"。我上过一次公开课,内容是小篮球。在准备部分,我让学生自主玩球,活动气氛并不活跃,突然有女生无意中做了一个下腰动作,身体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听了一节公开课,学生个个表现出色,教学效果很好。但课后却听学生议论,班里的"笨蛋"都被临时安排到其他教室去了。听了学生的话,我才恍然:难怪执教老师课堂"掌控"得那么"好",原来,公开课的所谓"成功"是以部分孩子的"缺席"换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一个特别的标题让师生耳目一新在公开课特别是同课异构活动中,一开始展示给听课者怎样的标题对整个课堂具有重要作用。有人会问,同课异构还可以在标题上有所差异吗?以我到天一中学上的那堂课为例,我们同课异构的三位教师拿到的课题是同一个,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也是《生活与哲学》模块中比较难讲的一框内容,因为它是学生接触矛盾的第一堂课。前两位教师都按照惯例,PPT的第一张就是"矛盾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