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台语电影看海峡两岸的文化渊源——以歌仔戏电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峡两岸同根共源,文学艺术一脉相承。台语电影作为闽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台语歌仔戏电影的分析入手,以台语电影为媒介,探讨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的艺术理念和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希冀对新时代环境下海峡两岸人民彼此的文化交流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台语电影资料濒临毁灭台语电影在五六十年代曾鼎盛一时,与当时充斥岛内电影市场的日本片、香港国语片平分秋色,1966年巅峰期的年产量达155部。到七十年代,台语片逐渐销声匿迹,拍出的近2000部片子散落在片商和导演手里。两年前,台湾电影资料馆开始寻找台语片,但找到的不过200,且有的底片脆弱,不堪播放;有的模糊不清,部分残缺。因此,在今夏该馆举办的「露天台语片影展」中,展出的11部片子,并非全是台语电影的代表作,而是因其具有底片完整、可供放映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11月30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东方讲坛”档案馆举办点第41场讲座,邀请上海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祖德作“保护抢救民间民俗文化”专题讲座。报告会上,吴祖德先生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语言向听众介绍了上海地区民间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发展方向。他认为:民间民俗文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挖掘、整理和发扬好本地区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报告会后吴祖德先生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5.
李雁 《北京档案》2006,(7):28-29
建国以来,我国的戏曲表演团体都组成了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由此形成的艺术活动档案一般都由相关组织收集和整理.但是,民间自发开展的民俗文化艺术活动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艺术档案,长期以来却缺乏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源于民间的戏曲艺术活动近年来出现衰退的迹象,因此抢救和整理民间戏曲文化艺术档案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6.
吉路 《北京档案》2007,(6):51-51
我第二次随团赴台时,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孔繁敏教授挤时间在台北市寻访连本地人都不甚了解的包公庙,并把未能去中南部的西海岸边参观台湾第一座包公庙作为缺憾,因为台湾民间信仰是他关注多年的学术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长时期互动推演,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美感特点与审美意义,本文就此进行详细阐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以记录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见长,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研究清末民初天津文人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天津婚俗的现象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清末民初天津人的婚姻意识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800年历史的福建梨园戏已落寞.经台湾民间剧团以时尚包装后.却红遍岛内  相似文献   

10.
巴渝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化传统上,也典型地反映在传统民居中。传统民居具有“起居空间—民间信仰”合一的特点,是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融合。对巴渝传统民居中所呈现的民间信仰类型进行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巴渝传统民居的空间属性与民间信仰之间的有效关联,对于探索文化因素融入巴渝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其表明了文化信仰在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总体布局、材料构造及建筑装饰中均占有主导作用,并深刻影响了巴渝传统民居建造伦理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流传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民间音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濒临消失或失传,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以东路二人台艺术继承与发展的途径为例,阐述了大众传媒对民间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与台湾两地分处海峡东西两岸,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共同地方特色、有极高同质性的区域文化.其中民间歌谣更有其特别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涂蔚玲 《东南传播》2021,(10):48-50
新世纪的台湾电影无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创新的角度,都展示出了有别于过去的新形态.怀旧叙事成为新世纪台湾电影中常见的一种叙事范式,也给台湾电影注入了全新的风貌.本文从主题、手法、动因三个角度切入,探讨了台湾电影中怀什么旧,如何怀旧,为何怀旧这三个问题,揭示了怀旧叙事是台湾电影通过历史记忆符号的拼贴,试图重返在地经验的一次自觉的商业尝试.  相似文献   

15.
11月30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东方讲坛"档案馆举办点第41场讲座,邀请上海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祖德作"保护抢救民间民俗文化"专题讲座。报告会上,吴祖德先生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语言向听众介绍了上海地区民间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发展方向。他认为:民间民俗文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现代意义的民间图书馆事业发展与研究几乎同步,都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民间图书馆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可分为:理论研究、史的研究、国外经验借鉴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其中理论研究包括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学术综述、公益争论、兴起动因、政策支持、发展策略等方面.这些多角度的研究表明民间图书馆的研究正走向成熟,民间图书馆事业正在走向繁荣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评论》2009,(3):F0002-F0002
“图文台湾”丛书是一套内容丰富、纵横兼顾、“文献有征”而细节具体生动又好读的书,丛书包含了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学、教育、经济、民间信仰、民俗、民系等内容,以平实而简洁的语言,配以珍贵的资料图片,让图文互相补充,把台湾的过去与现在的方方面面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9.
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泉源,在当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该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民间传承类型和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作了比较意义上的分类及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20.
李丹丹 《青年记者》2016,(5):106-107
传统民俗文化蕴涵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人民长期传承的风俗生活以及文化形式.齐鲁传统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类型丰富多彩,孔孟之道及对泰山的崇拜形成了齐鲁大地上特有的民俗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瑰宝.但随着大众文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依托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为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民俗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