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张岱《陶庵梦忆》为代表的晚明小品,饱含独特的真诚与性灵,在内容上大量记叙江南城市生活中的普通人、平常事,从各个层面涵摄了江南城市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涵,即市民文化的雅俗共赏,节日习俗的娱乐狂欢,城市消费的审美性和符号性。其所展现的晚明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和蓬勃热烈的人文气息,实现了个体内在欲望的满足和精神的独立自由宣泄,体现了一种诗性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3.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4.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晚明小品最后一位大家。其小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动人处在于一个“空”字:从审美境界上,创造了一种“空灵”的诗意境界;从情感意蕴上,传达了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空灵”的诗意境界中,弥漫着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虽然在成书形式上留有晚清小说的片段性特征,在叙事模式上采用"新小说"家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但仍有着高于同时期其他晚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具有在晚明时期走向成熟与辉煌的小品散文的风格。本文将主要以晚明小品的艺术特点作为参照标准,分析这部著作随性适意、真趣自然、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把该书放在晚清小说的环境之中,在对比中凸现其小品风格。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该文把审美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阐明了审美教育对人生的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研究重心向读者的根本转变。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 ,它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 ,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 ,才能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文章拟就苗族爱情悲剧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原文的艺术神韵将会消失殆尽。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学的内涵,对于原语中的模糊语言,笔者认为还是以“模糊对模糊”更为妥当。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5.
魏晋士人审美人格的确立,使主体能以独立、超然、自由的心态去把握、领悟自然美的真谛。本文把散见于《世说新语》各条的有关审美体验的零星材料梳理、整合为一个由虚静到感物再到物化的递深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音乐艺术与服装艺术的审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艺术和服装艺术作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在审美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文章主要从审美过程来探讨两者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审美化体育教学及其意义 ,并就如何实施审美化体育教学 ,提出并分析了美化教学内容 ,美化教学情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美育理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学术进展受到美学研究的强有力推动。从中国美育学三期的划分入手,可见近30年来的美育理论在“审美价值主体性”确立以及“存在论美学观”勃兴的影响下,尤其是李泽厚先生对“时间性”观念的引入,使得新时期美育理论演进日益走向历史与现实的深处,并实现了在中国美育学第三期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的散文大家流于散文中的笔致 ,看似对自然的描绘 ,实则融入浓郁的情感 ,使得文章中自然美常蕴有社会美 ,读来如饮醇酒 ,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