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元代咏史散曲中充斥着强烈的悲观消极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元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源于散曲文体的写作传统及其背后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元代散曲家在看待历史时,具备极其宏深的观照视野,从而演化出“繁华尽逝”与“成败皆空”这两种写作范式,并发展出鲜明的宿命论观点。元代散曲家又在王朝兴衰与个人成败之外,树立起归隐的人生理想,在世俗层面包含着对官场凶险的厌恶与对享乐生活的贪恋,在世俗层面之上则贯穿着通观往古后的理性思考与对永恒不朽的超越性追求。元代咏史散曲最终建构起“历史兴亡—现实归隐—永恒山水”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了价值观的突破与救赎。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缔造共和,在道德与救国之间作了深入的思考,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固有的儒家道德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孙中山的道德观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散曲本为歌唱,是娱人的;散曲作家心中多有块垒,其作品发抒情志的功用亦是难免的,所以,有不可忽视的自娱特质。娱人而又自娱,其娱乐功能相当突出。山水隐逸中的陶情自适,青楼楚馆中的恣情放浪,亦庄亦谐的悲喜剧效果,皆是本着散曲娱宾遣兴、感动观众、发抒情志、精神娱乐的终极目标的。这种不同于传统文学教化功能的娱乐功能,使得元代散曲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与传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苟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各国变法相继完成。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过渡,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苟子在继承先儒思想体系的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状况有所增益和革新,对各家各派学说也有所批判和扬弃,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表现在孝道观上,苟子与孔孟在孝道观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多有相异,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仪容观,除继承了儒家仪容观以德性为质的合理内核之外,尚有许多独特的发展。其一是更加强调了仪容文饰的重要性,把仪容的文饰作为君子人格的重要方面;其二是认为仪容的文饰和德性培养一样,都是根源于人性并维护人性的;其三是认为仪容和德性可以“内外交养”,提高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周林海 《高教论坛》2004,(1):29-30,4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内容与历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实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义利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中合理的部分,如:“义以生利”,“好利恶害,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先义后利;另一方面又扬弃其空疏之处而成一家之言,如:求利求富的人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时官营工商与民争利。提出具体的求利途径和原则等,从而构建起独具卓识远见的义利理论。  相似文献   

9.
黄海媚 《文教资料》2014,(12):131-132
“仲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爱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应当从“救国”走向“强国”,由“扶助农工”转向“服务农工”,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等方面继承与发展“仲恺精神”。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的深刻积淀。鲁迅的弃医从文,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以词入曲,为散曲之先导者。其曲风格与词近,豪放婉约兼具,惜存作品仅得十首及四首残曲。而存世之曲,都是清新婉约之作。内容以叹世归隐为主,并且词味十足,不脱词的本色。  相似文献   

12.
陈翠娜是活跃在民国时期的一位闺秀曲家,《全清散曲》共收录她的散曲21套,质、量并重,全方位记载了她的人生历程,除了抒写了她个人的闺阁情趣、病中心态,还呈现了她所处的特殊地域文化、个人的情感经历以及同时代其她女性的命运,内容丰富,从中不难窥见民国知识女性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教尤其是全真教从两个方面具体影响了元代文人散曲:一是影响元散曲内容;二是影响元散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民歌在情感方面具有真挚自然,粗朴、直率、单一,高度凝练,可能发生改变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了解民歌的情感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蕴涵在民歌中的情感和智慧,也有利于民歌的欣赏、教学和演唱。  相似文献   

15.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大统的朝代,社会环境与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相同,元朝文人的忠君、爱国、入仕等思想都与以往的文人不同,偏于淡泊,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偏于享乐、厌世,这也是更重观赏性、娱乐性的艺术形式——元曲在元代盛行的原因之一..为方便同以前的艺术形式作更相近的比较,本文仅选取散曲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推理元代文人的出世、玩世、哀世、厌世、愤世等心态,进而加深我们对元代社会环境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候、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的吝啬鬼是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爱财如命、为富不仁。经济条件和道德惯性、人格分裂、人伦关系的破坏都是导致这一形象出现的原因。吝啬鬼为元代人物画廊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对警醒世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宏道的思想观念、人生观、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奔放超脱、自然率真的特点。由于过人的胆识和才学,使他在“性灵文学”这场诗文革新运动中成为领袖和主帅。尤其他在诗歌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虽然不很成功,但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中有多处涉及到了宋元时期的市井民间曲唱,形式包括诸官调、货郎儿、耍令、小曲、慢唱等。这几种曲唱形式在北曲乃至元杂剧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20.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