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弃妇诗"同《诗经》中其它题材的诗歌一样,用现实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以描写妇女悲惨命运为主题的"弃妇诗",在表现社会现实方面则更为深刻.本文选择《诗经》中有代表性的方面,从内容分析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它所表现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复杂性和不合理性;"弃妇诗"感人的悲剧力量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婚姻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弃妇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示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4.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曹丕、曹植和萧纲、萧绎兄弟受诗歌传统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写了很多优秀的弃妇题材作品.在弃妇诗中,他们采用代言体的方式体现了对弃妇们的同情,但由于四人生活的时代及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氏兄弟的弃妇诗庄重忧伤,注重心理描写;萧氏兄弟的弃妇诗则艳丽多情,注重形似.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6.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3,(36):14-14
在封建社会中"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不计其数。"弃妇"现象无足为怪,产生了大量弃妇诗。从《诗经》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描写弃妇的诗歌。就连唐代著名的"诗圣"杜甫也写了一首弃妇诗——《佳人》。本文主要从内容和手法分析《佳人》中的弃妇形象,通过这一形象从侧面管窥杜甫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许多文艺大家都这样说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人们精研爱情作品的时候 ,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弃妇诗砸碎了爱情浪漫而美丽的花环 ,揭开了婚姻的狡诈与虚伪 ,也撕开了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后的贪婪与私欲。弃妇诗以其内容的简洁明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从《诗经·谷风》到《孔雀东南飞》 ,我们看到了婚姻从最初的单纯的爱情吟唱到后来多种生活颤音的交织 ,婚姻 ,硬是被人强行塞进了许多不协调的东西。一《诗经》中被历来注释家注作弃妇诗的作品也不过七八篇 ,虽然数量占全部《诗经》作品不到四十分之一 ,…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女性经济地位低下是弃妇现象存在的物质层面。弃妇诗是针对弃妇现象的文学创作,由男性作家的弃妇诗形成的弃妇意象则表达了一种性化了的附庸意识,它潜在的隐喻了古代男性知识分子对皇权的人身依附。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与汉乐府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弃妇诗,由于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诗经》与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也存在很多差异。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类型比《诗经》多,所刻画的弃妇形象比《诗经》中的更为生动饱满,性格特征也更为复杂;在面临被弃命运时她们或者更具有奴性或者反抗更为决绝。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汉代女性所受的礼教约束较之前代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弃妇形象古已有之,自唐传奇始,增添新内涵,对弃妇的描写一改之前自怨自艾的悲苦形象,对于为情索仇的弃妇形象进行了超越现实的描述.在女子地位低下的时代,作者是男性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对女性遭到抛弃且无处诉说的同情及尊重.  相似文献   

12.
李月宝 《海外英语》2012,(15):184-186
作为多产女性主义作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潜入沉船"一诗揭示了诗中的女性叙述者如何通过"潜入沉船"这一象征性的动作和否定男权社会下的传统神话而让自己的声音和历史一步步得到再现。通过与库切的《福》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重现女性历史"这一主题上的相似性。但是,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更凸显了里奇对女性出路的独特视角:与男性一起建构一个多元、雌雄同体、统一的身份;同时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女性的根在何处"及"其将来之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是我国二十年代有代表性的象征派诗人。《弃妇》是一篇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意象内涵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弃妇》的本意在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悲苦、孤寂与不平的内心感受,但诗人不是直接抒写这种感受,而是通过“弃妇”的不幸与痛苦来象征和暗示。李金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异军,他的诗,历来毁誉参半,其本人被称之为“诗怪”。  相似文献   

15.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弃妇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被损害的社会现象。对于诗中女性的婚姻悲剧,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等原因。女性悲剧的造成固然有此类原因,但是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特点出发,违背礼制才是造成其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谷风》是一首弃妇诗,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善良温柔而又软弱的弃妇形象,同时通过对气氛的渲染,比喻、比兴的运用表现出与其他弃妇诗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吕客 《文教资料》2008,(5):11-12
悲恋诗、悲怨诗、弃妇诗和悼亡诗是中国古典悲情诗的四种形态,完整地构成了表现古代爱的悲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分析四个形态来审视中国古代悲情文化的审美内涵,透视中国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她们的凄凉命运.  相似文献   

18.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谷风》是一首弃妇诗,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善良温柔而又软弱的弃妇形象,同时通过对气氛的渲染,比喻、比兴的运用表现出与其他弃妇诗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徽州文学发展到鼎盛,徽州女性文学更是蓬勃发展。明清之际徽州闺媛数量达到140余人,这些女性或是名父之女、或是名士之妻、或是令子之母,抑或多种身份兼而有之。创作的诗词数量颇丰,题材丰富多样。其中的弃妇诗更能代表徽州女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徽州闺媛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存在,她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女性诗作共有的特征,也体现了"程朱阙里"闺媛诗人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