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预习,就是授新课之前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预习是学生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需要独立阅读和思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英语预习,就是让学生课前预先学习英语词汇(音、义)、句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它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英语预习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预先知道自己的学习困惑,听课时就有针对性。其次,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预习时要靠学生独立地阅读与思考,所以长期坚持预习的学生,阅读的速度快,思维活跃,善于分析,能够较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这种独立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一旦形成,就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石景山区小学教研室王伟预习是上课之前的自学。预习的好处很多,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运用学过的知识、能力,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预习的方法。二是可...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课,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也象讲读课文教学那样,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然后进行课内阅读指导。还有一些独立阅读课文的参考教案,也有布置预习的要求。思之再三,觉得这种做法欠妥。诚然,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讲读课文之前,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对于接受教师的讲授,更好地理解课文,无疑是很有好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独  相似文献   

5.
预习的好处很多.老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预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重点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进行知识积累.预习有着一定的科学方法,老师应为学生准备好每课的预习方案,指导学生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预习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指学习新知识时自己独立的阅读和思维。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遇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课前预习落实到实处,要使学生做到: 1.要根据教学进度,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 2.预习要讲究质量,不要总想着这些内容教师会讲的, 看懂看不懂没关系。对预习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做预习笔记,待上课时专心听教师的讲解。  相似文献   

8.
薛晶 《华章》2013,(16)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首要环节,之所以会有“后遗症”是因为没有打对“预防针”的关系。那么该如何做到有效的预习,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呢?本文结合笔者实践通过以下几方面详细的阐述了预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书玲 《新疆教育》2013,(5):121-121
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尤其如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学习,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课前预习究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学生预习现状分析和问题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房靓 《安徽教育》2012,(9):52-52
<正>一、注重预习,培养习惯预习,就是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养成自学的习惯,进而形成高效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编写新课预习题时,先要扫清重难点以外的知识障碍,将背景知识展示出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自学计划,问题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课、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的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数学课需要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生该如何预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情况,低段学生、高段学生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必须真正重视预习的问题 小语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真正重视预习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自然就会知道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相似文献   

14.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14,(46):51-51
<正>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  相似文献   

15.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笔者认为,预习是实现这一教学思想的有效途径。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预习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一、培养预习习惯,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成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笔者认为,预习足实现这一教学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