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言体诗在曹丕现存诗歌中约占四分之一,感情表达浓烈,哀婉动人,其背后隐喻着诗人一片悲天悯人的情怀,隐喻着其作为一代仁君哀哀下民、安定生民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在野有旷夫、室有怨女的普遍生存状态下,曹丕用代言体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式把动乱的现实苦难和游子思妇的哀怨融合在一起,扩大了代言体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3.
代言体诗即代人言心或以人和物代己言心。李白对古典代言体诗的疆域 ,作出了杰出的开拓。他在广泛借鉴和转化传统代言体的基础上 ,怀着悲天悯人的博大忧虑 ,关怀着社会上一群被压抑、被漠视的悲伤灵魂 ,并从中萃取弃妇情结为自己也身处其间的文人生存境遇伸张正义和宣泄郁积。他使诗歌的审美心理功能 ,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深入的开发 ;并且在推进代言体向广义形态发展中 ,探索着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文化症结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代言体诗即代人言心或以人和物代已言心。本白对古典代言体诗的疆域,作出了杰出的开拓,他在广泛借鉴客转化传统代言体的基础上,怀着悲天悯人的博大忧虑,关怀着社会上一群被压抑,被漠视的悲伤灵魂,并从中萃取弃妇情结为自己也身处其间的文人生存境遇伸张正义和宣泄郁积。他使诗歌的审美心理功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深入的开发,并且在推进代言体向广义形态发展中,探索着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文化症结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代言体”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说人公言而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有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客、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艳体诗在我国源远流长,却一直被视为末流。艳体诗自有其价值所在,如“五四”时期,艳体诗就成为启蒙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推动力;而孙原湘的艳体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孙原湘艳体诗在内容上虽不外乎描写美人装束、刻画美人容貌、抒发两情相恋、感慨相思阻隔等等,而与李商隐、王彦泓等善写艳体诗者相比,孙原湘的艳体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情感体会。孙原湘艳体诗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这是其重情重真的诗歌理念较为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陈祚明等评论家一致认为曹丕的作品具有阴柔之美。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为什么他登基后再没有能“移人”的作品出现?人们却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曹丕在家庭中的处境、他的政治表现等方面,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个中缘由。文章认为,曹丕在本质上是一个柔弱、依顺的人,柔弱和细腻成就了他的文名。后期作品质量滑坡是因为他努力要表现性格中本来没有的粗旷、强硬和坚定一面而压抑了自己的性格。因为本身个性的被压抑,曹丕感到痛苦和焦虑。这些情绪在他的文艺思想中有所流露。  相似文献   

10.
曹丕赋制式短小,篇幅上与诗接近。语言总体上看浅显晓畅、明白如话,与他诗歌的语言近似他的赋从取材上看也有与其诗歌相通之处,多写旅行游览、感离恋别、登览宴饮等。曹丕赋抒发的感情缅邈、细腻,与其诗歌抒情风格一致;曹丕赋中还常出现一些他在诗中惯用的物象。  相似文献   

11.
南朝名学家江淹以擅长拟古而闻名千古,代表作《杂体诗》三十首,集中体现了他拟古的独特技巧,素为诗人与评论家所重视。本从献学角度入手,澄清一些收录之误,并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主要观照对象,分析江淹拟古诗的写作技巧,以期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曹丕有意识地创造意境,选择意象,他所选取的景色都和所抒发的感情密切相关,善于化景语为情语,融情入景,情与景密切配合,情真景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丕诗歌抒情性强,表情婉转细腻,总是回环往复地抒写感情,不同于建安其他作家的豪放洒脱,而更多了几分深情与清丽,曹丕的诗歌语言雕刻,讲求构思,在技巧上增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表现出曹丕自觉进行文学创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曹丕虽然贵为天子,但他的个性十分敏感多情,经常感受到一种无端而来的生命忧伤,这使得他诗歌中的情感委婉缠绵,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性质。尽管曹丕诗歌反映的社会内容较为单薄,但这种形而上的深情,已经触及了生命的本质,所以依然具有悠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论四十年代民歌体诗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民歌体诗自成特色。解放区的民歌体诗是“红色歌谣”的继续延伸,它歌唱了新的斗争生活,塑造了新农民的群像。国统区民歌体诗主要是政治讽刺诗,这是对国民党统治下腐败现实的直接反映。在艺术上,解放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国统区的民谣体式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5.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胞兄弟。曹植少年时聪明好学,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他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认为曹植行为不检,作事任性,就改立曹丕为他的继承人。曹丕对曹植的才华一直嫉妒,当了皇帝以后,他对曹植深为不满,怕他日后威胁自己的王位,就找借口向他兴师问罪。  相似文献   

16.
春晚后邀请他代言的品牌接踵而至,比如代言了某饮料和汽车品牌。知情人士透露,他的代言费已在春晚后一跃为7位数的天价,平均在200万到300万元间,与国内一线明星看齐。  相似文献   

17.
曹丕的生命之忧既有在立嗣背景下的现实生存之忧,又包含着他从自身生命困境出发,凭借对老庄哲学的深楔而引发生命终极之忧,这两种“忧”合在一起就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忧;在对这种生命之忧的消解中,恣游宴饮只是暂时的缓解可逃避,而对章崇高地位的肯定,最终消解了曹丕的生命之忧。曹丕对生命之忧的承受和消解展现了一个生命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  相似文献   

19.
曹丕非常看重文学的价值。在《典论·论文》中,他提出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论断。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表现的是曹丕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这样理解不符合作者本意。曹丕这话的意思,是把文章提高到和“经国之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其为“不朽之盛事”。这从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相关文论阐述及当时文学创作的现实状况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0.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