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珍 《考试周刊》2011,(48):51-51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力量.人总是在自信力的推动下,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并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然而,自信需要激励,我理解的“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尝试学习成功,  相似文献   

2.
耿忠良 《现代语文》2010,(11):101-102
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人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这样总结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教育家朱熹也主张对学生的学习要诱发、指导,要开拓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一些老师经常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学生,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4.
一、游戏激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于”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游戏激趣,正能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思考自己该怎么教,把教材教好,很少顾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即使有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又该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方式:一、以“信任”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正如激励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的:教育的本质是激励。  相似文献   

7.
一堂优质课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调动。这就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控制策略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激励”机制。“激励”,在这里是指调动、激发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实在是优课控制策略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在一堂优质课中,教师对激励手段的成功运用,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曾婷 《成才之路》2010,(23):81-8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天虹 《成才之路》2011,(28):59-59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文章《月光曲》。(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以此开始,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的宗旨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教师建立一种以培养学生“会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就此做些教学策略探讨,我把它称为“激流”三部曲:激趣、激励、激活。  相似文献   

14.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收益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共同的企盼。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如下几种古诗教学激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因而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对于人们追求真理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课堂的生命活力需找准突破口,激发学生智慧,启迪学生心灵,给予学生信心,才能唤起学生的力量,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引入”这一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人“角色”。下面,谈谈我常用的几种激趣导入法:  相似文献   

18.
激趣,顾名思义,激起兴趣。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及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体现在知识掌握与学习兴趣相互和谐的统一体中。这里阐述的是教学方法激趣。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样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不仅是课堂导入的激趣,也是创设激趣情景。激趣的手段是贯穿整个教学课堂的。  相似文献   

19.
姜德玲 《教育革新》2009,(11):33-33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习最活跃最有利的内部动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激趣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廖泽芳 《四川教育》2012,(10):43-43
有一句教育行内话,可以说是教师都知道,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教师执教动辄激趣.我们写教学论文言必激趣。为趣,教学设计挖空心思:为趣,课堂上不避哗众取宠。当今对人生命的霞视,需要课堂活跃,对学科学习要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是教学的本质诉求.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