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12,(22):5-5
2012年11月14日,2300多名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由376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130名中央纪委委员组成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于1996年6月3日至7日,同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朱镕基副总理向大会作了经济发展形势和国有企业改革及技术进步的报告。大会听取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周光召的工作报告,各学部常务委员会主任也分别向各学部院士作了工作报告。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10名第二批外籍院士,完成了学部主席团、主席团执行委员会、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修订了院士章程,颁发了1995年度陈嘉庚奖,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领导讲话、工作报告、有关文件资料刊登于后。大会学术报告将分期连续刊登。  相似文献   

4.
《学会》2014,(7):8-9
<正>5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云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在昆明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省委副书记仇和,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13名院士专家提出意见建议会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3名专家学者就云南对外开放、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闲话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共产生48名新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5,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名,农业学部7名、医药卫生学部7名、工程管理学部5名。据统计,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为56.2岁,比2007年下降了4.4岁,其中50岁(含50岁)以下的14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表示,这是工程院历次曾选中当选院士最年轻的一次,也是新院士平均年龄首次低于60岁。  相似文献   

6.
姜莹  张刚 《科学中国人》2007,(11):30-3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由204名中央委员和164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新面貌。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2.2%,有高级职称的占33.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九名。九名院士分别是:两院院士路甬祥、工程院院士周济、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工程院院士多吉、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中科院院士詹文龙、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工程院院士陈左宁、中科院院士张杰,可谓人才济济。另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物理学和武器物理学专家赵宪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著名空间技术专家袁家军;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遗传育种专家翟虎渠;青藏铁路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军事科学院院长、轨道测控专家刘成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等多名科学家和知名学者。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和科技文化与经济战线一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式。在国际上,我国的知识竞争力、行业创新能力、科技进步综合指数等方面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提高。十七的召开,多名科技工作进入中央委员会更是在对我国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的鞭策。本期,我们将聚焦于十七大中央委员以及候补委员中的院士,以政治的视角再次解读这一代表我国最高科学技术水平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5,(12):F0003-F0003
随着50位新院士的产生,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时的院士总数仅为9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04人。尽管增选院士的人数在逐年递减,新增院士的“质量”却更加受到重视,队伍正在放缓“扩容”步伐。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3,(1):4-4
短短的三年时间,山东省日照市已经拥有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站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高层次专家40余名。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同志们:世人瞩目的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全体院士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经过五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下午就要闭幕了。我代表两院大会主席团对各位院士的通力合作和宝贵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关心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江泽民、朱镕基、李岚清、迟浩田、温家宝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前会见了两院部分院士、外籍院士、主席团成员和顾问以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来宾: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刚才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迟浩田副主席、温家宝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接见了两院部分院士、部分外籍院士、两院主席团成员和顾问,以及应邀出席院士大会的部委负责同志。现在朱镕基总理又出席开幕式并做报告,我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对朱镕基总理表示感谢,同时对出席本次大会的各部委负责同志表示欢迎,并借此机会对他们给予两院工作的关怀和支持表示谢意。两院出席这次会议的院士共有近千位。特别要提…  相似文献   

12.
各位院士、各位来宾:历时五天的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在全体院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紧张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下午就要闭幕了。我代表两院大会主席团对各位院士的通力合作和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6月8日在分别顺利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后圆满结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06,(7):3-7
各位院士,同志们: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这次两院院士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对发挥两院院士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动员我国科技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目前的形势和我国科技战线的任务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  相似文献   

15.
邱小林院长作为这次活动唯一的邀请嘉宾与4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一起来到了培养出三名中华宇航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的中国航天英雄成长的摇篮——“中国航天城”。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一个反映两院院士科技成果及各方面资源的"吉林院士网"日前正式开通,该网将为吉林省或在吉工作的两院院士提供一个广泛的信息推广服务平台,也将为广大群众了解吉林院士信息、查询院士相关新闻和科技成果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络通道.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吉林院士网的栏目设置和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院士”一直是科研人员头顶上最耀眼的光环,增选院士和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此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严格把关,强调候选人工程技术特点、关注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关注边缘学科的候选人……以求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4月2~3日,中国科协2009年初、遴选两院院士候选人评审委员会议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初选中国科学院候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庄逢甘,副主任委员赵忠贤、杨卫,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师昌绪、副主任委员杜祥琬、胡启恒,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0余位院士参加了评审大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师昌绪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院士: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现在隆重开幕!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李鹏总理、刘华清副主席、温家宝、罗干等同志。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对他们的光临及给予两院工作的关怀和支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马克俭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3):F0002-F0002
马克俭,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马克俭院士扎根贵州50余年,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在“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