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立波十七年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审美变迁,这种变迁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英雄典型"话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是对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自己创作风格的反拨.1949-1955年,周立波响应号召创作反映工业题材的小说.但败笔明显,其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碰壁,促使其开始审美反思,其中,1954年回乡后短篇小说<盖满爹>的成功.从正反两方面促使他重新开始了艺术探索;1956-1966年,周立波凭借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与文学修养的积累和对文学审美的重新认识,其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个人独特追求,但时代的限制使他的艺术探求出现反复.这种审美观的变化可以从他对于延安讲话精神的不同侧重阐释发现端倪.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 大重点:林道静的形象;《红旗谱》的民族风格和朱老忠的形象。 一、这时期短篇小说创作的简况 1.题材特点:革命历史题材占有重要地位;农村题材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工业题材相对来说比较逊色。 2.成绩和问题: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短篇创作受到充分的注意,不仅势最多,而且也出现了一批好作品;一批新人崭露头角,不但带来  相似文献   

3.
第四章“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大重点:林道静的形象;《红旗谱》的民族风格和朱老忠的形象。一、这时期短篇小说创作的简况1.题材特点:革命历史题材占有重要地位;农村题材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工业题材相对来说比较逊色。2.成绩和问题: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短篇创作受到充分的注意,不仅数量多,而且也出现了一批好作品;一批新人崭露头角,不但带来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一次代会发出了创作反映革命战争生活作品的号召,形成了50年代革命战争学兴盛的态势。吴强的《红日》以恢宏紧凑的史诗性结构、有张有弛的叙事节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誉为“革命的战歌、英雄的颂歌”。峻青的短篇小说以单纯集中的情节结构、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写实中融入了浪漫色彩,呈现出悲壮的审美风格。茹志娟小说的以小见大的艺术构思、平凡崇高的群众形象、柔美真挚的浓郁诗情,构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革命战争学成为上海“十七年”主要的学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劼人是创作史诗性作品的第一人。他以其系列长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劼人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他创作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作家本人具有对历史发展的卓越的史识史见;在于他对中外史诗性小说创作优秀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在于他对作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史诗性美学追求毫不动摇的坚持。正是李劼人在史诗性创作上的独立特行,成就了他的创作的独特性,保障了他创作“小说的近代史”的成功。这些经验,值得今天的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 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7.
董之林先生的<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2008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对1949年到1966年"十七年"小说创作作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归纳和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 读董先生这一著作,我感受最深的是其带有深厚理性意蕴的创新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十七年"小说在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董先生把"十七年"小说放在时代大背景里加以审视,探讨其成因与成败,作出了独到评价.这一著作序言里,董先生说:"我不期待今天的读者对‘十七年'小说还有兴趣".然而,"十七年小说覆盖的是一个极为生动而复杂的文化网络,其中不仅有政治和经济,也有艺术和传统,历史与民俗,等等".  相似文献   

8.
老舍创作的短篇小说<断魂枪>,无论在艺术构思的精度和思想挖掘的深度方面,还是在语言运用的纯熟度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极致,在老舍毕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堪称扛鼎之作.<断魂枪>作为一篇武侠小说,涵盖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元素.小说展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武学终极追求.武学是一种修行、一种领悟,追求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这种境界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体认与参悟.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不仅创作长篇、短篇小说.还创作诗歌、戏剧和文学评论等,得过世界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暴露美国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阴暗面是欧茨所擅长的.我国学者已经对其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研究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专题作品还很少.本文将对她本人及其早期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女性自我意识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诗性”是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五六十年代,史诗性是作家们梦寐以求的艺术品格,但在新时期,史诗或史诗性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新世纪,刘醒龙新作《圣天门口》又回到对史诗性的追求,达到了史的真实性、思的深邃性和诗的感染力的统一,具有一种史诗性品格。  相似文献   

11.
已有近20年写作生涯的胡性能,以其小说写作的"精致感"在云南文坛成为独特的存在。而短篇小说创作,则成为解读胡性能创作"精致感"的极好入口。论文拟从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及小说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对胡性能短篇创作进行解读,认为情节型结构、各具风貌的人物形象及"在温暖中入眠"的风格是其短篇小说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政治阉割、角色转移和污名替代是十七年短篇小说(也是十七年文学)处理性欲的三个最主要的叙述策略,折射出作家们复杂而无奈的创作心态。对这些叙述策略和创作心态的剖析就是一种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创作以"一种处心积虑的刻薄的语体"著称.他在小说创作中,独创性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包括"精神顿悟"--强化短篇小说的结尾;"作者引退"和"淡化情节"--让事实本身来讲故事,以及"内心独白"--忠实记录小说人物意识流以展现其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在作品<都柏林人>中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通过细读文革时期小说的典型文本《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分析其叙事模式的具体特征,勾勒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沿革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蜕变的内在机制,探讨英雄故事与史诗性追求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虚幻性,分析英雄神话在文本形式上如何参与到文革小说范式的建构中,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经常以一种"受困"模式呈现,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地演绎了人的道德困境.其中"外来者"形象往往有着"上帝"般的能力,能突然改变人的命运,引起人们道德意识的转变.通过细读<绿衣骑士>这部小说来揭示"外来者"形象在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主题功能,为全面把握默多克的创作意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是一种极具审美智性的文体。在短篇小说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不同创作模式,以及各种创作模式的叙事特征。辛格的游离式结构模式,近些年来得到了众多作家的青睐,影响颇大。本论文在对相关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图指出"辛格的游离式结构模式"的创作技巧与审美取向,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升他们解读小说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