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爆发使大学生被迫宅家、无法返校,产生新的“宅”文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框架,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大学生“宅”文化特征,描绘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大学生“宅”文化表现、成因与应对机制,探寻重构后的“宅”文化意涵。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宅”文化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向;大学生宅家兼具“宅”与“交流”两大特征,与不同类别的人群交流对学生宅家行为有着异质性影响;被动宅家的引导之下,学校与家庭场所已悄然联结,演变成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从而指出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探索建立与“宅”文化匹配的工作学习机制等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及报刊媒体中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与“宅”相关的新词新语。时代赋予了“宅”字新义。本文从“宅”字的词义衍生模式的特点、“宅”的词义演变和词性以及“宅”字新义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等方面对“宅”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余哲 《文学教育(上)》2009,(14):124-125
近年来网络报刊媒体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宅”类新词的新义新用法。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宅”的意义变化、“宅”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宅”类新词出现及广泛使用的原因三方面对“宅”字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反复吟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品尝“个中味”,体味“意外意,弦外音”,感受起伏跌宕、流畅回环的音乐美,“合而读之,音乐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 /宅里 /寻常 /见, 崔九 /堂前 /几度 /闻。  正是 /江南 /好 /风景, 落花 /时节 /又 /逢君。  “个中味”,感慨、悲凉。“意外意”,年垂老,身飘零,国残破,民凋敝。“神气出”,李、杜穷途相逢,彼此身世之悲,家国兴亡之叹出矣。  二、抓住诗眼,体会诗歌的含蓄美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凤玉霞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似文献   

5.
语文     
円族“円”读yuan,源于日本,是“货币”的意思。“円”从2011年初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表情符号,因为“看起来像个鼠标,够宅够给力”。丹族比喻喜欢宅在家里网购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中出现了男女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宅”状态。相应的,大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本文从“宅”的来源以及大学生中“宅”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宅”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正确应对“宅”生活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御宅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有关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景观。在中国,从“御宅族”上网目的的角度,可以将“御宅”式网络生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御宅经济”创造出新的产业链,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御宅文化”也得以形成和发展,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元人打扰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10,(12):33-33
如今,宅之流泛滥成灾,不是“家里蹲”,就是“文化宅”。但是“宅”成极品,宅到浑然天成的人却不多。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宅男”,他们宅功了得,内力深厚到万人景仰的地步,恐怕就连号称最先兴起“御宅”风潮的老外看后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9.
许晨 《文教资料》2011,(30):17-18
王安忆的小说《天香》以晚明时期上海申姓大家族从兴旺奢华,到繁华将尽的命运为背景,通过申家后宅女眷之手“天香园绣”的流变.钩沉出当时沪上“饮食男女”的生活.折射出上海的独特的城市性格.延展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少年科学》2013,(1):30-31
我就是传说中的“宅人”,除了上学、补课等不得不出门之外,就爱整天“家里蹲”。  相似文献   

11.
田野 《学习之友》2013,(8):50-52
曾几何时,“宅男”、“宅女”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如今,“宅童”又成为新的热点,他们不愿出门,没有玩伴,对网络、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在绝大部分孩子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他们却“宅”在家里。这样的童年看上去很美,但实质上却是危险的、脆弱的,因为它不仅仅宅掉了五彩斑斓的童年,更有可能“宅”掉整个人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户一宅”制度为农村村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分析“一户一宅”制度的概念和特征,详细探讨了“一户一宅”制度的法律约束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法律困境,最后从全面推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构建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以及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监督保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一户一宅”制度的实施路径,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一户一宅”制度的法律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宅童     
我是个“宅童”,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上学,就是“宅”在家里。不是我不愿意出门,外面除了车水马龙,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跟很多同学一样,我慢慢喜欢上了电视和电脑.弄得缺乏运动越长越胖.视力也下降。父母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文章以河南某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宅居”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兰溪市长陵乡上宅村采访的日子里,我们经常被这么三句话所感动: 宠爱子女的母亲被孩子纠缠得不可开交时,旁人就会说:“请王老师来。”年轻的母亲对孩子教育失灵时,有人出个点子:“交给王老师教。”家务繁重的母亲被孩子拖累得不耐烦时,会随口说:“孩子早日能进幼儿园就好了。”王宝华老师为啥能受到大家称赞呢?答  相似文献   

16.
你是宅男宅女吗?其实做个宅人也可以很幸福整日待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漫画、动漫、游戏、网络、DVD……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自由自在因为他们是一群阳光御宅族即使在纷纷扰扰的演艺圈,依然过得清静潇洒宅男宅女们快来一起 Say High因为我们要宅出自我,宅出快乐,宅出新生活,宅出一天片  相似文献   

17.
兰花高雅圣洁、清香别致,故古诗文中多用之美称事物。如旧时美称女子居室为“兰闺”、“兰室”、“兰房”。刘珊《侯司空宅咏妓》诗:“妆罢出兰闺”;张华《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宋杰《讽  相似文献   

18.
弛豫 《学习之友》2013,(8):52-52
据北京儿童医院心理科不完全统计,4-18岁的宅童“小患者”悄然增多,这些患者乖得可怕,除了吃饭、睡觉外,唯一的爱好就是“宅”在屋里。  相似文献   

19.
童民 《成长》2007,(10):75-77
近百年来,有关“死亡宅”是否真正存在的争论,一直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存在论者和不存在论者均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最令人感到费解和害怕的是尽管绝大多数“死亡宅”并没有幽灵的传说,但一旦有人住进了这样的屋子,就会大难临头,不是得了重病九死一生,就是与死神相吻一命呜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宅男 宅女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