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用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培育行政主体的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统一的国家行政程序法法典仍未出台,其中行政程序意识的欠缺是重要的一环。为降低完善行政程序制度的阻力,可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接纳程序意识;建立和健全行政程序,培育行政程序思维意识;完善追责机制,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降低改革阻力,为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出台和推进法治思维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实行行政法治,要熟悉行政法治的构成要素及其涵义,掌握实行行政法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切实做好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法制学习和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执法者的法律素养,完善行政制度,强化行政法律监督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行政法治的发展既有力支撑和推动了我国整体的法治建设事业,也促进了社会的良性运转。我国行政法治的再发展,既要解决一系列具体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的问题,也要在观念层面上不断丰富关于行政法治范畴的认识。与西方行政法治相比,我国行政法治在范畴构成上是十分丰富的。从横向上看,行政法治包括立法规范行政、司法审查行政、行政互相分工以及社会监督行政等多个面向和维度上的内容;从纵向上看,行政法治则是包括心理(道德)、制度以及行为等在内的多层次范畴,分别对应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理念、健全和优良的行政法制以及实际被约束的行政活动。在对我国行政法治范畴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提炼和总结具有中国品格的行政法治要素。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权威的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行政法治必须提上日程。人权理论和法治思想是行政法治产生的理论基础。行政权力日益增强以及被滥用的危险是行政法治的现实基础。法律完备、政府守法、越权无效和违法救济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施行行政法治还必须在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监督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法治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服从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的法律的最高权威的一种状态。本文探讨法治行政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要有效遏制行政腐败,必须实行法治行政,完善行政法规,健全行政体制、强化政府行为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法治行政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律规范的民主,人权价值两大方面,行政权本身的特点是法治行政的事实依据,过去社会主义国家“管理论”的行政法制观的失误,也是我国推行法治行政的实践依据,法治行政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条件,在“法治”起步不久的中国,厉行法治行政必须积极创设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7.
行政人员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有效树立,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制约我国行政人员公共服务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传统官僚制公共行政模式的影响、公共行政价值失范及公共行政运作中制度的不完善等。增强和树立行政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对推行服务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从思想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贯彻服务行政精神,保证行政人员在主客观上都能自觉遵循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服务公众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背景下,以传统的体制、方法、理念、思维去管理当今社会,已无法应对社会关系复杂之格局。服务行政理念、民主行政理念、法治行政理念三大现代行政法治理念既切合了我国当下行政法治混合式发展状态的现实,也迎合了国家的治理转向。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应当坚持在三大行政法治理念的指导与规制下,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而进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法律制度是根本,必须变“人治”为“法治”;二、健全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使政府职能和编制法定化;三、严格行政执法,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为此,必须克服“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行政执法与监督制约的关系;依法行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其背后的基础是法理和宪法上人权和法治观念.世界上两大法系国家都确立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行政法治原则.在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理论基础上,我国的行政法治原则应包括行政职权法定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程序合法原则、行政责任原则这几个内容.其中行政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法治的基础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原则,行政责任原则是行政法治的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时代要求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的同时有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的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我国 依法行政法律意识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完善并更新我国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表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法治化道路。国家的法治化离不开省、市、县、乡等区域的法治化,都市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法治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力量,它始终离不开都市法治文化的支撑和推动。从对上海市民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都市法治文化开始萌生但尚未形成。因此,面对都市法治化的目标,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主动培育和建设都市法治文化,使其成为引领都市发展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然而法治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理性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该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是"理性公民法律意识",指以伦理性价值为根基,以主体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法和法律现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法律是高于道德、情理等社会规范的,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制到法治,是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法治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要求我们加深对两个概念内涵的研究和探讨;法制侧重于静态的制度描述,法治则追求法的理念、精神和原则;法制的价值取向不明,而法治则执着地表明和追求其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民主的伴生物,法治的实现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而且要有普遍的法治观念,其中公民法律意识为法治秩序提供着内在的驱动力和必要的精神支撑,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是法治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较低的状态,努力塑造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是我国当前政治进程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 ,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决不意味着取代“依法治国”,不意味着要回到传统德治模式中去 ,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更好地和法治一起发挥功能 ,治理好国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所强调的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两者殊途同归 ,其终极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需德法合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现阶段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又有现阶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法治、人治各自存在的客观条件,并用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该如何选择法治和人治。这种分析不仅会开拓我们视野,使得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逐渐形成有一个更为务实的态度,而且可能使我们在实践中对法治和人治都获得一种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