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崛起是和美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相同步的。1815-1894年,即自第二次对英战争结束后到工业产量居于全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之时的80年间,美国完成了在19世纪的崛起。在谈到推动美国崛起的诸因素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外来移民对美国崛起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不提到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时铁路先行的作用,其中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是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默默奉献的华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工和美国的崛起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的协同努力艰苦奋战,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被称为加拿大联邦统一的基石,每英尺铁路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华工用生命和血泪修建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创造了大量赋税和财富。然而铁路建成之日,却是加拿大排华之日,也是华工悲惨命运的开端。从人头税到排华法案,在加华人的尊严一直被践踏。经过多年抗争,排华法案被废除,2006年6月二十二日,加拿大联邦总理哈珀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大量的华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旅居美国的华人饱经沧桑的经历,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而19世纪中期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是华工们对美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美国国会在1862年和1864年间通过了两项有关建筑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计划从东、西两头同时起筑,直到贯通。东端线路由联合太平洋公司从奥哈马向西承建,西端线路由中央太平洋公司从萨克拉门托向东承建。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政府总理哈珀就上个世纪严重歧视华人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在首都渥太华的议会大厦向华人正式道歉并作出象征性赔偿。哈珀说,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建期间,从1881年到1885年,约有1.5万名华人背井离乡,饱受苦难,参加铁路修建,至少1000多人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死亡。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1885年铁路修建完工后,加拿大政府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对当时移居加拿大的8.1万名华人征收“人头税”(入境费)。从1900年起,加拿大政府对每个华人入境者征收了高达500加元的“人头税”。1923年至1947年,加拿大政府实施《排华法案》,禁…  相似文献   

6.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主要职业有一个变化过程。最初以从事采矿业为主,其后从事铁路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后绝大部分华人移民转向农业和城市轻工业。美国全国性的排华浪潮掀起后,华人移民除在农业领域中继续占优势外,其余大部分华人被排挤到洗衣、饭馆、家佣等服务业中。这种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主体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极低、综合素质偏下的事实,同时也折射出美国种族主义排外情绪。  相似文献   

7.
威廉·范霍恩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他于1889年–1899年间担任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裁,运筹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谋划太平洋铁路引领加拿大西部的开发,统领公司与外部同行展开竞争,对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设与西部开发作做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世纪中叶,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在工程中,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风险劳动中死亡。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中国劳工在当时受到了酬金微薄、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一些有良知的美国人的不平。今天,正确评价华工的贡献和揭示他们的悲惨遭遇,还他们一个公道,是有助于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好在从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历届总统都对华人建设美国的贡献加以赞颂,这是令人稍可欣慰的  相似文献   

9.
海洋对全体美国人的价值美国拥有95000英里(152855公里)以上的海岸线和340万平方英里(8806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海域。海洋的生命资源为美国人餐饮食物、工业原料、医疗保健新药以及前所未有的休闲体验。历史上,海洋保护美国免受海外冲突和外国入侵...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自从开始修筑之日起,就是一项联邦与私人合作的事业,其目的和使命就是要通过铁路,带动西部的移民和开发,从而实现加拿大联邦之父麦克唐纳国家政策所规划的宏伟目标。这条大铁路的确在加拿大西部发展史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也因为其行为妨害到了西部的地区利益而遭到激烈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英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1836-1837年的铁路疯狂建设(Railway Mania)使英国铁路网得到极大扩展,将近2000英里左右的铁路线奠定了英国铁路运输的基础。但由于英国早期铁路的投资完全是由私人进行的,缺乏国家的整体规划,伴随铁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安全之类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对铁路发展进行干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明年我国将形成铁路建设高峰年,以缓解目前我国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据了解,我国现有铁路7.2万公里,人均铁路长度只有5.5厘米,也就是说不到一支烟的长度。而且,其中2万多公里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备陈旧。据介绍,我国现有的7.2万千米铁路,仅占世界铁路里程的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以2000年为例,铁路每公里要承担3026万吨/公里,这种承载量是法国的7.9倍、德国的7.8倍、美国的2.7倍。据悉,我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明年是铁路建设高峰年…  相似文献   

13.
托尼·英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裔女作家,曾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宠儿》是英里森小说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和新历史主义背景下的黑人女作家构建黑人种族历史的新尝试,将黑奴制给黑人带来的身体、心里创伤描写的刻骨铭心.本文尝试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英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进行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1872年,广东开平人方得法搭乘远洋海轮,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开始了他在北美的“淘金”人生。其后,他参加了惨烈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工作,历经了九死一生。铁路贯通后,方得法和其他华人被解雇,此后他在北美做劳工,当佣人,开洗衣坊,烧腊店,照相馆,餐馆打工,做着“拼命攒钱,亲人团圆”的“金山梦”。  相似文献   

15.
内战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联邦政府利用重建之机,把南部纳入了全国统一市场、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美国由此进入了“镀金时代”。1869年,中央太平洋和联合太平洋铁路通车后,西部广大土地的垦殖及变化,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深层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数百万外来移民纷纷从欧洲各地蜂拥至美国,为美国工业化发展提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中最为突出的一例。它先后修建了三十余万公里的铁路,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铁路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本文简要论述了美国近代铁路建设的背景,进展情况、经费问题、劳动力问题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建设的三个思路蒋冠群1992年中国铁路通车里程5.39万公里,低于1990年美国21.27万公里,前苏联14.67万公里,加拿大7.33万公里,印度619万公里;人均铁路里程更排在百位之后。印度国土面积不足中国1/3,即使考虑青藏高原的特殊情...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大批华工参与建设北美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周年。这些北美铁路道钉华工,作为中国第一代大规模远涉重洋的农民工,为美国近代化做出了不菲贡献,然而,他们是沉默的弱势群体,因没有话语权而不被重视,他们的贡献也渐次被人淡忘了。著名史学家黄安年先生为此特别编著了《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道钉"的丰功伟绩和奉献精神,先后由几家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增订版。作者认为,道钉的历史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协同发展的难得教材,可以给中关人民多方面的启迪和教育,因此建议中学历史教学也给予足够关注。本刊特请黄先生撰成这篇文章,介绍书中主要内容以飨读者朋友,同时也对这些有着不平凡历史经历的先人们,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温玉顺 《小读者》2011,(1):41-41
从2010年3月24日开始.12岁的美国男孩查克·波纳从所居住的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出发,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徒步走完了2500英里的路程.最终到达了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完成了他“穿越美国”的长途步行之旅,募得善款4.5万美元。这是查克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进行募捐的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月球大战     
今年9月,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诞生50周年。50年前,即1944年9月,一位名叫布劳恩的德国工程师发射了A—4(后来称为V—2)火箭,该火箭以2000英里的时速升空23英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