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在《新闻战线》发表了一则“记者感 言”,题目为《无冕而不王》。说的是人们把记 者称之为“无冕之王”,作为干新闻记者行当的,就 不能因此而飘飘然,忘乎所以。记者不是王、不称 王、不为王。记者应当“不计名利,敬业爱岗,廉洁从 业,无私奉献。”文中引用了一首记者理应读懂的 歌: 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纤手,握绵手,握茧 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有道是:名不求,利不 求,官不求;伐恶效狮吼,逄善魂相就。 图一个,天无垢,地无垢,心无垢。 同行评说:“这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同时又 指出“感言在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协、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第二届新闻百佳事迹报告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报告会,8月12日上午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铎、李新彦,河北日报高级编辑储瑞耕,北京电视台法制节目主持人徐滔分...  相似文献   

3.
吟唱品味人生的诗———记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李成辰良世事竟然如此巧合。1997年6月13日,海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李成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日子。那天是他39岁生日;那天新华社发布的《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出》的消息中,李成榜上有名。他是海南省唯一获...  相似文献   

4.
精品,究竟如何创出?既可见仁见智,也可 百仙过海。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武钢工人报》记者 李军的体会是“三独”.即:发现新闻要独具慧眼, 采写新闻要独出心裁,报社要多登独家新闻。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古林口报》记者王 锐的经验是“三敏”,即:政治上敏锐,新闻上 敏感,行动上敏捷。成功在一闪念,失败在慢半 拍。精品:“三独”、“三敏”  相似文献   

5.
乐为农民出精品孙言兵作为一个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基层小报的编辑,当我站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手中接过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牌时,忍不住心头一酸,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里清楚:在“百佳”的名单中,我不...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Z1)
用自己的采新闻文/杜耀峰杜耀峰,男,43岁,主任记者,任陕西日报经济特刊编辑室主任,前不久荣获范长江新闻提名奖和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近年新闻作品连获两项全国新闻一等奖及一项二等奖,5项陕西新闻一、二等奖及十多项行业新闻奖。杜耀峰说,新闻是个手艺...  相似文献   

7.
马世琨:勤于耕耘出精品陈特安一个山东人,一个老新闻,迄今已把大半辈子献给党的新闻事业,他就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马世琨。马世琨196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即进入该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67年他被分配到人...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4,(5):1-1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9月22日揭晓,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罗成友、于次和重庆电视台李杨榜上有名。这是他们的光荣,也是重庆新闻界的光荣。我们在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这些身边的楷模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这个只有4年职业记者经历的人来说,能获得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殊荣,我只想感谢评委们的慷慨。同时内心也有一种惶愧。 我的惶愧在于没有哪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当  相似文献   

10.
让手中的笔为人民的事业负起一份责任 在迎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成了全国新闻战线“百佳”之一。这应该感谢我工作的广西日报社和我的同事们。 广西,祖国南疆英雄的土地。这里留有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留有伟人毛泽东关于办好党报的指示信等。这些凝成催人奋进的氛围。广西大批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就在这里成长。我更是受到这环境的熏陶激励。没有这环境,我做梦也成不了全国“百佳”之一。在新闻实践中,我得到一个体会:要当好党和人民的记者,就要不断追求真理,时刻领会党中央的精神,坚持深入群众,勤于吃苦,向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从草原来的徐福铎束方群在中国记协举办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研修班上,有天晚上,我敲开2楼一个房间,一位中年男子迎上来,互通姓名,他就是内蒙古哲里木报记者徐福铎。对这位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我仔细作了打量:中等身材,浓密的头发,深深的额头皱纹,戴着...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要有一颗赤诚的为人民服务的心,必须要有敏锐的思想和远见卓识。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最近评选揭晓,我省有三位新闻工作者获此殊荣。他们是浙江日报的周少华,宁波日报的徐正,义乌电视台的陈仲龙。他们以自己的敬业与奉献,诠释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真正内涵。 在第五届记者节来临之际,本刊特约请他们谈谈获奖体会和感言,相信对广大新闻界同仁会有所启迪与鼓舞。同时,我们也以这样一种形式表达对我们自己节日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你可尽情释放你的激情,展示你的才华,在付出之后,它会给你带来成就感,你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新闻工作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在这个领域里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受到特别的恩惠,相反,你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荷,因为要负重前进,所以取得成绩更不容易。据统计,全国15万人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地市报人中近一半是女性。女新闻工作者创造了诸多不凡业绩,在全国地市报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新闻工作者,她们中有全国新闻“百佳”,有省“新闻名人”、“双十佳”等。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本刊特约“河北省新闻名人”、《秦皇岛晚报》副总编辑李宏伟,湖北省从记者成长起来的作家、《荆州晚报》新闻编辑室副主任王芸,“福建省新闻双十佳”、闽南日报社记者林艺群撰文,畅谈对新闻工作的感受。同时,也祝贺全国地市报女新闻工作者节日愉快!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是“鱼”,只有在群众之“水”里游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是“蜜蜂”,只有到生活的“花海”里孜孜吸吮,才能酿出事业的甜蜜。走群众路线,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本文就新闻工作者如何走群众路线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林 《军事记者》2010,(7):39-40
职业特性和角色定位决定了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理所当然要将道德和义务内化于心、渗透于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如同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走在全社会前列一样。军事新闻工作者也应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带头增强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孟杜:绿叶对根的深情□王恬安徽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张孟杜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的获得者,报社的推荐材料中第一句话是:“张孟杜同志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含山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推荐稿件中,《青山之母》《敬礼,中取华...  相似文献   

17.
人到中年的张云平,苦尽甘来,今年可谓双喜临门,以他连续三年荣获山西省最高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业绩,顺利通过晋升主任记者技术职务的评定;又以他具备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而荣获山西省百佳记者、忻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是忻州日报社有名的编、采、研“三栖能手”。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在北京隆重表彰了首届“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与此同时,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法制新闻协会也在南昌隆重表彰了首届“江西省十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在这两次表彰中,有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记者,他就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题部副主任周围。已有十四年采访经历的周围被人采访时很坦率,侃侃而谈。苦恼、欢乐、欣慰、遗憾,顾忌很少。有人说他固执……一次他去南丰县采访,坐客车回南昌,车上几名歹徒混在乘客中间…  相似文献   

19.
繁星兄要出版他的第四本诗集了。这也是他第四次嘱我作序。 我捧起他用心铸出的这块厚重的“成熟的界碑”,眼前倏地幻化出这样的图像:一位毕生跋山涉水走四方的新闻工作者,在他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他没有“退”到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的花丛中,也没有“退”到无所事事打发黄昏的泥淖里,他“退”进了一方新的天地、一个新的梦境之中——这方天地就是诗的天地,这个梦境就是成为诗人的梦境。这方天地果然天高地阔,这个梦境着实五彩斑斓。应该说他是成功的,10年之间,他竟然写出了1000多首色彩各异的诗,出版了4本分量不同的诗集。…  相似文献   

20.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