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的界定,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造成了司法实践中法条理解及适用的困难。文章运用刑法解释学原理,通过文义解释和论理解释,把非法持卡人和合法实际用卡人排除在持卡人范围之外,最后得出持卡人仅指登记持卡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信用卡诈骗罪是97年刑法规定的一个新罪名,它为司法机关打击“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扣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和“恶意透支”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但是现行法律在该罪名的认定上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笔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确立了推定式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机制。但是司法界和理论界对如何确定持卡人的"非法占有目的"、恶意透支数额仍存有争议。鉴于司法实践需要,立法者应结合立法精神和司法实际,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兼顾国家金融秩序安全和保障当事人权利需要,对利息是否计入透支数额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对在信用卡的内函外延及功能的界定与阐发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表征,并对此在法学界的不同争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诈骗是金融诈骗中的高发性犯罪。犯罪行为的专业性又决定其在认定中存在诸多司法难点,非法占有目的需要进行事实推定;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方式需要进行深度解读;经济纠纷行为与犯罪行为交织,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模糊,信用卡诈骗过程中往往存在数罪并发的情形。对这些疑难问题的理论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结合崇明县检察院在办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司法实践,指出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的入罪依据。其次分析司法判决的罪刑相适应性。主要是通过对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对于启发司法人员从严把握入罪标准,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有一定的意义。最后笔者又提出此类案件的司法应对,司法机关应视犯罪情节的轻重分类处理,检察机关对银行滥发信用卡的行为要制发检察建议。对法院判决建议增加禁止令的适用。在社区矫正中要加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10.
持卡人恶意透支后,其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的情形,不因保证人代为偿还恶意透支款项而影响将该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是由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和使用窃得信用卡的行为二者构成,前行为不构成犯罪,后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在我国普及程度的日益增强,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占据主要部分。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恶意透支的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在论述恶意透支归入信用卡诈骗罪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针对防范和处理恶意透支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五)》后,信用卡诈骗罪又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性质和司法认定存有较大争议。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持实质的解释论,考察刑法用语的真实含义,用实质的、正义的标准界定构成要件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盗窃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使用的行为,只构成一般盗窃罪,而不构成盗窃金融机构罪。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银行金融管理制度和商业经营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  相似文献   

14.
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单位不是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因此对单位实施的信用卡诈骗活动,只能按照自然人实施的犯罪处理。对“使用”内涵的理解仅限于可以用信用卡进行交村结算的经济行为但不包括出售。既有“伪造”又有“使用”行为的定性,是实行数罪并罚,还是从一重罪处罚,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冒用信用卡的行为如何界定学界尚无专门讨论,“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冒充他人身份和使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二者必须同时具备.而对于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并不能因为刑法规定“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而认定为诈骗罪,应认定为冒用他人信用卡,从而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6.
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从界定信用卡的概念出发,并根据现行法条,结合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罪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使用他人遗忘在ATM机中信用卡的行为既不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也不具备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特征,而是符合了信用卡诈骗罪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因此对于该种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8.
银行卡是由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持卡人发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结算凭证,是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目前,银行卡恶意透支的情况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恶意透支的原因及其危害后果,论述了利用银行卡恶意透支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以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五)》主要针对妨害信用卡管理行为和信用卡诈骗行为作出补充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利用信用卡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使得法律更具可操作性。《刑法修正案(五)》的出台为打击目前严重的信用卡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立法解释也并非尽善尽美,并没有解决法律上存在的所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合同诈骗罪具有多发性,复杂性。它不仅侵害财产的所有权关系,破坏财产交易中真实,安全,诚实信用等市场原则,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