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热”字在日常生活中和热学理论中经常使用,如“加热”、“受热”、“摩擦生热”等.其实这些“热”字的含义都各不相同,只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了温度、热量和内能三个基本概念,辅之以各种辨析方法,就可以对每一个“热”字,给出准确的解释.现介绍两种辨析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与"做"     
“作”与“做”这两个字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审稿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作者把“作”与“做”混用、错用,这就给编辑加工、校对稿件带来许多不便。那么,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呢?现作以简单辨析。1.“作”与“做”基本意义不同。《说文解字》里说:“作,起出;从人从乍。”“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起、起来、起身。近引申义为开始、兴起。远引申义为制造及从事某种活动。而“做”的本义是制造以及从事某种活动。由于“做”的本义与“作”的远引申义相同,造成人们经常把这两个字混用。2.“作”与“做”的构词规律不同。“作”字构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非”字形、音、义的综合分析,认为“非”字的本义是飞翔的意思,而“飞”字原来是“非”的异体字。由此结论出发,进一步考察了以“非”为声符的同族字的意义,证明这些字可以分成5个意义系统:1.飞翔意义系;2.分离、违背意义系;3.隐蔽意义系;4.大、多意义系;5.假借而来的赤红意义系。从而对“非”及其同族字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考核和切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释"詹"     
徐山 《天中学刊》2005,20(6):64-65
“詹”字的字形义为面对位于高高的悬崖边处在危险之中的人而说话(诸如提醒警告之类),而“詹”字的同源字“瞻”、“檐”的命名理据和“詹”字的本义发生背景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和”是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辨证之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字初有“盉”、“龢”、“和”三字,三字内在结构、文化意蕴虽有不同,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和”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从汉字“盉”、“龢”、“和”的结构生发见其踪迹。  相似文献   

6.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如屈原,名平,字原,扣合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并列式:名与字是同等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彻,例如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如…  相似文献   

7.
释"熏"     
“熏”字为止从“柬”下从“火”的会意字,“熏”字的字形义为火烧树干状。《说》根据“熏’’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熏”字“从中,从黑”,不确。  相似文献   

8.
“字正腔圆”作为演唱中字与声的关系,一直受到歌唱家的重视。“字正”和“腔圆”既不是毫不相干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字正就能腔圆”或“腔圆必定字正”。字正和腔圆是一种各有独立意义又互相牵制、互有影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说"省"     
“省”字的字素及造字法,历代说法不一。本文根据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证省字应“从之从目”。  相似文献   

10.
"二"字考释     
写了《“一”字考释》后,意犹未减。加之,朋友们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二”字考释》。“二”和“贰”、“弍”是同一个字,前面是小写,后面是大写。本文就“二”字作一番以形说义、以声求义、据文证义的探索,或许对训诂学有兴趣的同仁们有点启发。一、“二”字的本义、同义、引申义  相似文献   

11.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中,"何"字作为最常见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结构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此,本文从《论语》、《史记》以及《汉书》等资料出发,针对古代汉语中"何"的考释以及现代化意义,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三线企业曾为国家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新时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冲击,产生巨大裂变。本文就三线企业社会的群体特征、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通过改善三线企业社会群体关系对三线企业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和”的关注与表现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的观照,这种观照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备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今的中国音乐研究与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最为世人所传诵的词作,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在这首词里他直抒故国之思而引起宋太宗的杀意,使此词成为其绝命词。本文试运用韩礼德的经验功能理论,对李煜《虞美人》一词及其三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1)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中国古词方面的可行性;(2)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中国古词,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古词及其译文。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一般用“荷”、“任”、“擔”、“挑”、“担”、“扛”、“揭”表示现代汉语中的“肩负”义。先秦时期,一般用“荷”和“任”;汉魏时期,“擔”字用例逐渐增多;宋时开始,用“挑”“扛”“担”表示这一意义;明清时期,“担”、“扛”、“挑”取代了“荷”、“揭”和“任”。  相似文献   

20.
《野草》世界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复杂的对立关系,在这一对立关系里表达出作者对于"他者"世界某种深刻的矛盾态度,本文细致分析这一"他者"世界的内涵,借以明晰作者创作的内心律动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