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了数年的班主任,习得一看家本领,那就是"花"之三"锏",即:作为班主任一要心中有花,更要让孩子心中也有花;二要用心呵护每一朵花,耐心等待"花"开;三要允许花开花落,期待花开得更艳."花"之三"锏",班主任工作成功无限.  相似文献   

2.
爸爸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皱眉头.妈妈常对我说:"你爸爸生气的时候,脑门上的那朵'花'就会开放,你千万别惹他,最好躲得远远的."妈妈说的"花",是指爸爸脑门儿上的皱纹,爸爸生气皱眉头,额头上就好像开了一朵"花".……  相似文献   

3.
希望晚年生活幸福,这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晚年生活并不幸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老年人不会"经营老年".譬如,有的老年人把一切都寄托在儿女的孝顺上,过早地把自己的财产都分给了儿女,连房产证上都换上了儿女的名字,以至自己"两手空空",一旦儿女不孝,自己就处于十分尴尬的窘境;有的老年人"坐享清福"的观念严重,说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手头没有一点积蓄,一旦有病或遇到什么难事,就非常无奈;有的老年人消费观念陈旧,对自己非常"抠门",有钱也舍不得花,生活单调,更谈不到享受生活了;有的老年人自我封闭,与朋友、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连自己的子女也懒得交流与沟通;有的老年人没有主见,惟子女之命是从,自己委屈自己……这样自然谈不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这一切,都是不懂得、不善于"经营老年"使然.  相似文献   

4.
一花一世界     
有人说,炎黄子孙自称"华夏"民族,是因为古语中"华"即"花",而"夏"为"大"之意。所谓华夏,花之大也。而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自称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以兰为君子之花,更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  相似文献   

5.
牛奶花     
快到秋天时,故乡的"牛奶花"渐渐开放了.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而且经常把它们戴在头上、扎在帽子上.我最喜欢那乳白色的"牛奶花",这名字是我和伙伴们一块取的,实际上,大家都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姚玉琴 《班主任》2006,(7):11-12
杀手锏,又作"撒手锏",喻指取胜的绝招. 做了数年的班主任,习得一看"家"本领,那就是"花"之三"锏",即一要心中有"花",更要让孩子心中也有"花";二要用心呵护每一朵"花",耐心等待"花"开;三要允许"花"开"花"落,期待"花"开得更艳."花"之三"锏",班主任工作成功无限.  相似文献   

7.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今天,家庭教师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8.
朱国良 《语文新圃》2007,(11):35-36
只因没有脱俗,我这人未免常常附庸风雅,但内心推崇"为人简且静,涉艺博求精"这种境地,却是真的.闲暇时分,就爱莳点花,弄点草.我自知养花不易,付诸一番苦心也未必有好的结果,反把心情染成灰色的了.因而时常爱种的东西往往是文竹、兰花、吊兰之类.这些尤物在有些人看来"好养""太贱",而我不敢亵渎花事,更不敢怠慢凌波仙子的使者,在感叹人的嘴巴太毒之下,总常常纠正为:不是好养是其适应性特强,不是太贱是其生命力旺盛.其实只要你种过兰草之类,就会发觉它开的花,虽无雍荣华贵之气,却脱媚人耀眼之俗.……  相似文献   

9.
重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又有新的感触,这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散文之于我,就像那朵海棠花之于川端康成.文章向我们诉说了一种哀伤的美,而在这片哀伤之美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苦涩.人生如花,该有儿多"哀伤"?下面略从生命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哀伤"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周宝 《湖北教育》2010,(5):35-35
正如果把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比喻成"花",那么如何才能让"花"开得更艳更美?笔者总结了四点小建议,姑且把它称为四种"养料",这就是增强阅读的能动性、提高积极性、发展独立性和培养创造性。"养料"一:引导质疑,鼓励探究,增强阅读的能动性。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12.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与花     
父亲是一个性子很急的人.虽为人善良,但脾气却不是太好.有时一急起来,那样子我见了都很害怕.可是他威严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爱花之心. 父亲很爱花,这可能是源于我的奶奶.父亲跟我说过,在他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在院子里种满了花.奶奶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大部分的花她都叫不上来名字.但这也阻止不了奶奶爱花的心.父亲年少时脾气不太好,奶奶便让父亲养花.父亲接过花种,学着奶奶种花的样子,把种子埋进土里,每天细心浇水,一点点看着它发芽,长叶,开花.父亲从此便被花吸引,脾气也比之前好了许多.如今,奶奶已经不在,每当父亲在花前久久伫立时,我猜他一定是又想起了奶奶.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5)
"2008",一个多么幸运的数字;"北京欢迎你",五个多可爱的福娃;"北京",一个美丽的城市;让我们每人手捧一朵"奥运花"!"奥运花"是种什么花?其实,它就开放在每个期待着奥运的人心中,芬芳着他们的灵魂。比如——  相似文献   

15.
尹桂明 《贵州教育》2008,(18):16-17
"言""语"是教师教书育人必不可少的工具,犹如盲人的拐棍.作为班主任,更应该让自己的言语"花"起来、"巧"起来.因为只有美丽、丰富、巧妙的言语学生才更乐意倾听,乐意接受,并乐意付诸行动.只有这样,做班主任的我们才能更快地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才能快乐地完成神圣的班主任工作职责.那么,如何去做一名"花"言"巧"语的班主任呢?下面是我与学生沟通的一些经验体会,供大家参考,同时也期待看到更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猫骨朵花     
五月,东北的森林中,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所有的叶子都绿了,所有的花儿都开了,鸟儿和溪水在比试谁的歌声更动听,风和蝴蝶在比试谁的舞姿更优美.在无边的热闹中,有一种植物安静地张开花瓣,向人展示它的美.这种植物就是猫骨朵花. 粗一看,你会大吃一惊:"有点儿莫名其妙哦!" 不但你奇怪,我也奇怪,我觉得,如果把猫骨朵花称为"猫耳朵花",会更贴切.因为它的花瓣形状酷似猫耳朵,花瓣里层是绒布样的紫色,外层生着柔软的绒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语句优美,选材多样.层次清楚,主题鲜明……这似乎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在这种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即这种"水平"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作文选上的"再加工""二次创作",被语文老师们戏称为"花开二度".  相似文献   

18.
倾倒英国 我这么说,是因为有一种与英国女王一样鹤立鸡群的花卉,在英国也赢得了非同寻常的仰慕. 在非洲南部好望角地区,有一种被当地人视为"自由、吉祥、幸福、快乐"的花.由于这种花的外形酷似天堂鸟,所以得名"天堂鸟花".它的学名是鹤望兰. 1973年,当这种奇异花草被人们从原产地南非带到英国后,英国人立即被它的独特姿态迷倒了,他们甚至露骨而谄媚地将这种艳丽无比的花卉称为"不可言喻之花".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21-123
陆游《初夏》(其一)一诗中颈联"地暖小畦花汞长,泥融幽径药苗肥"出现的"花汞"一词含义不明,造成了这句诗理解上的困难。通过对含有"汞"字的诗词以及道教炼丹术相关记载的审视,试图对"汞"字的含义作出解释。"汞"字除去水银含义之外,还有一种含义,即黑色或红色汞化合物,从此种意义出发,可以对"花汞"的意义作出两种推测:一种意为红色的花,另一种意为红颜色。而"花汞"本应该用为"汞花",但是为了合乎律诗平仄的要求,用为"花汞"。  相似文献   

20.
<正>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灵感产生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艰苦探索,具有突发性、激情性和超常性的特点。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科学发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灵感在一切创造性劳动中都会出现,不仅仅存在于科学发明的追求中,更存在于艺术创作和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