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去把地上的玩具收拾起来的时候,孩子会找出许多不愿做的理由:“我等一会儿再收拾。”“我太累了,妈妈您替我收拾吧。”……做父母的常常很容易让步,但这会使孩子们得到这样的认识:下一次父母还会替我做的,只要能找到借口,父母就会让步。  相似文献   

2.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3.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其实,这只是孩子觉得好玩,有时还会妨碍大人做事。假如是您,会怎样办呢?请切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4,(11B):24-25
大多数父母懂得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责任感以及对父母辛苦的理解,但凡事没有生来就会的,孩子总要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做事技能。孩子对家务活的初次参与,大多是出于好奇或好玩。而您正确、恰当的引导,或许能让孩子从此爱上劳动。  相似文献   

5.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6.
一旦熄了灯,父母与孩子道过晚安,孩子就会想像:在自己的房间里可能有“小怪物”,它们可能藏在床下或在衣柜里……这种恐惧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正常的。但作为父母不应忽视这个问题,应想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帮助学前儿童克服恐惧感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了解他们的爱好,丰富其想像力。尽管有时他们对想像的东西会难辨真假,但成人要积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丰富想象力对幼儿早期的脑发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许多学前儿童来说,独睡是个大问题。当孩子说“我害怕去睡觉,因为我房间里有妖怪”时,他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8,(9):44-48
专题1.承担任务,从小培养责任心 许多小学生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表现为学习马虎,作业后不检查、不订正:家庭中基本不做家务,不能很好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有事不向父母告知;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为班级做事甚少;做事不计后果,出事推卸责任。许多家庭祖辈对孩子娇宠溺爱,父母过于保护、事事代劳;有的家长平时言行不一、做事不负责任;不少家长有护短行为,替代孩子对过错负责。  相似文献   

8.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9.
☆压制儿童的好奇心摇儿童提出诸如“我是谁生的?”“我是怎么生出来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对“性”感兴趣,而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反应。家长如果不正面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还造成一种印象,孩子会觉得有些问题是“很坏”,问了要挨骂,这样就会使他们从小对性有一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从而影响他们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怀疑父母做事的真实性摇采取哄骗的手法,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石头里跳出来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真相总是会被孩子们识破的,一旦孩子明白了真相,就会认为父母欺骗了他们,甚至怀疑父母做事…  相似文献   

10.
父母和孩子是朋友,孩子的心里话都告诉爸爸妈妈,这是许许多多孩子的梦想,也是一部分父母的期望。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孩子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让我们看看浙江省苍南县灵江小学几个六年级的孩子是怎么说的。做父母的可以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11.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2.
破窗户     
易水寒 《广西教育》2005,(7C):36-36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但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3.
成人常抱怨孩子做事虎头蛇尾,开始做时劲头十足,可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最后往往要成人来收场。实际上,这是孩子在做事或注意某样东西时缺乏坚持性的表现。幼儿做事缺乏坚持性与其年龄特点有关。孩子在3~7岁时智力发展较快,运动能力也随着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而增强。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环境中新鲜的、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事物。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直觉行动性,即他们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为支柱,有一定的动作相伴随。因此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好动,什么都想自己动手去做做看,这实在是他们探求新知识的表现。但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各种心理过程的不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又差,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常会因各种新事物的出现而分散;他们的意志也不坚定,遇到困难或情绪波动时易  相似文献   

14.
所有的孩子都会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了解哪些是行为界线以及当他超越行为界线时,父母会怎样对待的一个途径。一岁的孩子就会通过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来获得这种经验。孩子正是从惹人生气开始了解你控制他的能力,了解周围世界的。许多父母自找麻烦,对孩子的活动规定了许多禁令。孩子要不违背这些禁令,只有原地不动。这反而引起了孩子的招惹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2007,(12):56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业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孩子都有和父母顶嘴的经历,或许程度不同,但这种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做个听话的孩子。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的权利。顶嘴与听话是对立的,矛盾必然会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7.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相似文献   

18.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2021,(6):6-6
坚持性,作为重要的学习品质之_,是爸爸妈妈们非常关注的。学前期是培养孩子坚持与专注学习品质的重要时期,如果培养得不好,进入小学后容易出现上课走神、易受干扰、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等情况。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做事的坚持性,爸爸妈妈们有时会讲道理,有时会鼓励,有时会提出要求,希望孩子能够面对困难,努力尝试。但是……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常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苦恼于孩子坚持性不足。面对做什么事都做不长、爱放弃的孩子,您是否会觉得孩子的坚持性比较弱呢?请进入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20.
冯夏婷 《家庭教育》2004,(6B):12-13
孩子就要入小学了,父母的心里既充满喜悦又有许多担心:我的孩子能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吗?那就带孩子一起来做训练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