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大擘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极易受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使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而非娱乐工具,首先必须采用积极引导的态度,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培育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做好网络责任教育,并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辅助做好网络责任教育;最后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涉网立法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  相似文献   

2.
纠治大学生网络依赖,需要加大学风建设和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  相似文献   

3.
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等精神活动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这给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心理机制,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问题的判断力、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疏导、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网络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①体教专业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较多,其中大四、大二年级人数比例较大;②其主要上网地点是宿舍,其次是网吧;③其单次平均上网时长多集中在2~3小时,其次是1~2小时;④其上网的主要时间段是晚上,其次是中午;⑤其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是学习.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安徽省相关教育部门和人员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网络利用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思想、行为的控制能力,加大网络有益一面的利用,尽量减少网络有害一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上网时长、上网平台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上问题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在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发现,不良的网上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大学生中蔓延。了解大学生的不良网上行为及其危害,探讨引起网上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对当前高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一项网上调查,2001年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18~30岁的青年人占85.98%,而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解我校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分析其特点,深入探讨网络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专业学习与上网,使网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开拓高校德育的新阵地,加强网络管理和控制,克服网络带来的不良心理变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增强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及其破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成才形成了强势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三观"困境、道德困境、学习困境、人际交往困境和身心健康困境.网络自身具有诱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是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走出大学生成才网络困境,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权威、教育方式、主旋律教育、适应性选择性教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应对挑战的具体办法:(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成员的网络沟通能力;(2)探索网络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3)加强自律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免疫能力;(4)健全网络制度建设,努力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和上网时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信息时代,大学生上网存在着求知欲望的驱使、平等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及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等积极心态和猎奇追求感官刺激、发泄欲求、投机等消极心态.提出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应从加强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与教育,加大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宣传力度,拓展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及提高信息工作者自身网络素质等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成为一项新的课题.文章从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以及网络容易引起大学生上网成瘾,溺网失衡等问题,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进而,又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防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两个大方面论述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权威、教育方式、主旋律教育、适应性选择性教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应对挑战的具体办法:(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成员的网络沟通能力;(2)探索网络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3)加强自律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免疫能力;(4)健全网络制度建设,努力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和上网时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大学生上网人数日益增多,其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价值观念迷失,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人际关系淡漠等。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辨别网络垃圾,增强自律意识,同时,在高校内部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建立"绿色网站",进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上网成瘾有其特殊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在于社会、网络本身、家庭、教育及个人等方面.上网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会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使用手机趋向游戏休闲、网络用语时有不文明现象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道德和法纪意识弱化、人际关系淡漠等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使的状况,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宣泄情绪是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情绪宣泄的现实需求出发,对当前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情绪宣泄的主要原因、方式、特点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引导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设性依据,并明确安全、有效的网络宣泄环境对大学生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情况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网络应用状况、网络文明状况和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等;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就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滁州学院大学生网络群体及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大学生上网存在问题的对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可通过端正上网动机、健全人格和强化情感教育等各种有效途径 ,加强其上网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