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媒观察》2011,(8):3
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区,占地面积近3000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大型的湖上园林群.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相互因借的  相似文献   

2.
正黄至筠是个园的主人。关于他的姓名、字号、生平、籍贯,历来众说纷纭。例如,关于他的姓名,《扬州市志·个园》说是"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个园》说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各种文献中又时常出现诸如黄潆泰、黄瀛泰、黄银泰、黄永泰、黄均太等相似的名字。关于他的籍贯,《梵天庐丛录》说是"武林黄氏",《两淮盐商轶闻录》说是"晋人也",《黄个园家传》说是"甘泉县人",《扬州画苑录》则说是"本浙人,后移入甘泉籍",还有人说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最奇怪的是《盐商与扬州》一书第二  相似文献   

3.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朝诗人杜牧咏扬州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坐落在扬州风光旖旎的瘦西湖畔。毛泽东手书杜牧诗碑立于其中,成为该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位于章丘市百脉泉公园西北隅的"清照园",系为纪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词宗"李清照而兴建。占地1.8万平方米,由"风、花、雪、月"四大园林景观组成,系根据李清照诗词意境及其生活年代的风土人情立意构建,以泉水为魂,以仿古建筑为基本景观,即吸收了苏州园林之精华,又呈现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人文气息浓郁,是一处"园在水中、水在园中、景在词中、词在景中"的山水人文园林景观。章丘的"清照词园"在全国的四处清照园(济南、青州、金华、章丘)中,无论规模与品位上堪称"中国第一词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扬州瘦西湖船娘婉拒老外求婚为例,按照病毒营销实际操作步骤从拉斯韦尔5W的角度对其一步步剖析,具体来说,从传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传播学解读,分析其特征并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6.
1757年,清代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两淮盐政高恒为了让这位钟情于山水的皇帝感受到扬州的新变化,一边忙着开挖整治瘦西湖,一边修建了一座风格独特的石桥——五亭桥.后因两淮盐引弊案告发,高恒获罪被诛.查阅《清宫扬州御档》的多份奏折及相关清代史料,可知高恒所在家族可谓名门望族,其上辈、同辈以及晚辈中,不乏朝廷达官贵人.了解他们不同的官宦之路和人生轨迹,抑或可以引发人们对这段清史的更多了解和更深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扬州市档案局(馆)的精心安排和努力下,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赶赴扬州的个园旧主——李氏家族的20位后人,齐聚扬州市档案局,向扬州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了珍贵的《李氏家谱》。这本家谱较完整地记述了李家从第五世到第十五世(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的历史,特别是其中关于扬州个园的记述尤为珍贵,填补了扬州个园历史的空白,澄清了个园现有记载中的一些谬误,为研究扬州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增加档案馆馆藏资料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从三月七日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响应党的号召,投入了双反运动.教师、同学们除了用大字报揭发各种浪费外,还组织突击队(组),四处搜罗被浪费的物品,举办反浪费展览会.在容易看到的问题提得差不多之后,党总支马上提出,让运动再深入一步,开动脑筋"抱大西瓜"——找我校、我系最大的浪费.教学是个"西瓜园",而红与专的问题是西瓜园中的"大西瓜".这时,在"小问题提完,大问题提透"的口号下,展开了"抱大西瓜"的比赛.二年级三班提出:进了"西瓜园"更要加劲干!苦战一夜,经过反复算账,研究,共提出了20多个在教与学方面的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问题."抱大西瓜"需要有决心,开动脑筋.同学们有的四处访问、调查,有的几个人  相似文献   

9.
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驻足于远瀛观断石残柱面前,都会有发自心底的感慨和赞叹。其实这只是长春园西洋楼景区十几组建筑中的一个。圆明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习惯上统称圆明园。全园周围约三十里,共占地五千二百亩,有三分之一是水面。园中汇集全国名胜,纳中西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圆明三园中,珍藏大批文物、典籍,汇集封建文化艺术之精华,可谓物宝天华,应有尽有。它不仅是一座园囿,一座帝王起居、从事政治活动的离宫,还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近日,著名岭南砖雕艺人何世良约我到东莞看他最新完成的一幅巨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图》,这件作品是有岭南第一园之称的《粤晖园》的一座照壁,建在这座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的入口处。《粤晖园》地处东莞,是一座私家园林,由东莞市的两位私人企业家投资筹建,占地数百亩,共建有楼馆、亭台、水榭、曲廊、石桥等一百零八个景点,何世良的砖雕照壁《百福晖春图》显然是这个园中最大的一个亮点。用砖刻画图案并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这一建筑艺术源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考古挖掘和对古建筑遗址的研究,我国是最早使用画像砖装饰建筑物…  相似文献   

11.
雄碑屹立话当年——普洱民族团结碑立碑佳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平 《云南档案》2010,(6):16-18
在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县城内,有一座翅角飞檐的古式建筑,大理石的门楣上书“民族团结园”五个大宇,进入园内,光洁的石墙上镌刻着毛主席龙飞凤舞的狂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一座雄碑立于园中,上刻:“民族团结誓词”6个大字,下面是84个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  相似文献   

12.
在扬州老城区的中心,有一处地片名叫“教场”。教场,顾名思义应是演兵操练或比武的场所,但扬州的教场却曾是店肆集中之地。店肆集中于此是从乾隆年间开始的。明代扬州设有卫所,清代扬州建扬州营。据《扬州营志》记载,扬州营营盘占地108亩,北界贤良街(今萃园路)、南界新盛街、东界永胜街、西界南柳巷,分中、左二军和前、后、左、右四哨,统马、步、守兵一千名,置统兵游击官一员,参军、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康熙四年(1665年)分兵驻防高邮,康熙五年(1666年)分兵驻防宝应。由于驻扬兵额减少,教场四周的土地被官民逐渐侵占。最初仅是搭…  相似文献   

13.
正盐税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淮盐税更是一度占清代税收的1/4,清史中有"盐道一官,尤关国课"、"两淮行盐,国课攸关"的说法,因此对两淮盐官的选拔任命,清朝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两淮盐官任在扬州,这个肥缺自康熙朝起,向来是内务府的家奴如曹寅、李煦等任职,几乎是无官不贪,鲜有廉洁者。据《清宫扬州御档》记载,康熙朝末年在扬州的盐官任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操守闻名而获举荐,经过晚年康熙的几番秘密调查,不见容于贪官而遭诬陷,最终又获昭雪,在告老还乡之时还留下一段佳话。他就是张应诏。清人吴振棫在《养吉斋丛录》中写道:"雍正间鸿少张应诏字图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4):96-96
扬州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9月由原六所院校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现有逸夫图书馆读者工作部、瘦西湖校区分馆、淮海路校区分馆、江阳路南校区分馆、盐阜路校区分馆,设有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流通阅览部、电子文献服务部。另有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苏中地区文献中心和扬州大学信息研究所挂靠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正>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中的重要一园,又是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的政治中心。圆明园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了清王朝对其安全保卫工作甚为重视,除了加强兵力部署外,管理也很严格,由此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护卫制度。一、内外结合的安保体系圆明园刚兴建时,朝廷就对其安保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开创了清帝在圆明园园居理政的机制,这使得圆明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安保护卫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事务。  相似文献   

16.
扬州出美女之说来由已久,这话是从哪里来的?翻开史籍,那些被称为"玉人"、"烟花"、"萧娘"、"舞妓"、"瘦马"、"船娘"等美女,从时光隧道中分花拂柳地一一走来.且听我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悠久的园林历史为当代园林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隋唐之后,大批文人、画家都参与园林绘画或写作,在景园之中浓缩了大量的写意山水,从仿效自然山水园逐渐推向写意山水园,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大园套小园,园中有园的风格。当时的园林不仅仅是欣赏,其中还有游居的作用,真正成为人们放松心情、寄托心灵和回归自然的空间领域,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都切身感受到了园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8.
宋立 《兰台世界》2012,(6):63-64
扬州是唐代著名的商业消费型城市,中唐以后有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本文从扬州地理及扬州商业的发展谈起,通过分析唐扬州主要的商贸市场及扬州居民消费特征,对于唐代扬州商业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成于1992年的成都市档案馆,虽然历经了十余年的时光流逝,但是,其“园在馆中,馆在园中”的独特风格,仍使其不失成为一座具有现代建筑意义的档案馆。 成都市档案馆占地18.77亩,建筑面积16789.2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库房、业务用房和配套用房三个部分,钢混结构,瓷砖贴面。主楼正面分别有“成都档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档案》2015,(4):82
浙江省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坐落在义乌市文化中心,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新馆环境优美、设计超前、配套完善,"馆在园中、园在馆中"的独特布局顺应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库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查阅大厅、登记备份中心、数字化加工场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现了"五位一体"功能的完美结合,硬件设施达到国内县级一流水平。档案馆突出强化利用服务功能,设立档案综合查阅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