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出发,苟子将“道”的重点看成是礼义之统的人之道,主张以人道掌握并治理天道。在此基础上,他将“明道”看成是诗、乐等艺术的理论旨归,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将“中和”之美提了出来,把追求“中和”之美看作是“明道”文艺观的基本原则。他的“明道”的文艺观,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明道”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从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看语文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以载道”、“文以传道”、“文以明道”,没有一门学科能如语文一般,把德育的渗透结合得如此完美。作为学科整体教学目标的三大支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德育浸润于其中,学生道德素养形成与否是检验语文教学实践成败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3.
“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道》篇中,已经有了“道缘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提法。但因刘勰使用骈文,意思往往含糊不清。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都重视这个问题,也说得比刘勰明确,值得深入研究。这里,先就柳宗元“文以明道”的观点,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教化论是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它以“诗言志”、“美刺”说、“文以明道”为核心范畴,形成具有教化特色的文学本质论,功能论,作家论,创伤论及风格论,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教化论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其实质上蕴着强烈的古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道关系,是历来语文教研争论的问题之一。过去曾有“文道结合”、“文道统一”、“文道并重”、“文以载道”等等多种提法,我们认为这些都不足以说明文道的正确关系,体现文与道正确关系的提法应该是:文以明道。我们说“文以明道”是从主观认识出发,根据语文的特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工具功能,完全体现在“文”上,而“文”的工具性又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气盛言宜”是韩愈古文创作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与“文以明道”、“不平则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理论一起,指导着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而他的古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则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他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对当时古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以后历代古文创作具有极大的影响,至今仍有进行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在永州谪居十年,与青年学子交往密切,写有许多书信文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交以为师”“中焉可师”“尊师重道”“文以明道”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习运用柳子这些教育观点,对提升地方性高职校园软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体的开山之作。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实践着“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和“情在景中”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起源远早于儒学的形成,但就保存下来的文学遗产来看,儒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作文害道”。儒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小石潭记》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游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写下的,为《永州八记》中最精美的散文。柳宗元与韩愈都是唐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倡导文以明道,并且亲自实践之。要说文以明道的范本,柳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古今许多教育家、文论家的诸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论述都充分论证了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基本属性。这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通过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发挥其开发智力和思想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道关系是王通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王通的基本主张是以道统文、文以明道.他认为诗赋应以明道为宗,文章应以达理为本,诵云,学问应以贯道明理为要.王通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道关系是王通一个重要内容。王通的基本主张是以道统文、文以明道。他认为诗赋应以明道为宗,文章应以达理为本,诵云,学部应以贯道明理为要。王通这一思想具有一空积极意义,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生人成思想是荀子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荀子将人文化成看成诗乐艺术发生的缘由与理论旨归,充分重视诗乐在儒家人格修养以及社会安定、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他的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文以明道的文艺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既是古文家、又是诗人的韩愈、欧阳修,一方面强调“文以明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而易知的“实事”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重视作家思想品质的修养与提高,另一方面又提醒他们千万不可百事不问,脱离实际。两人在不少文章中阐述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唐宋文学家的创作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直至今天,仍有其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一文中,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推导出言语、文章是“人不平则鸣”的产物;再从“不平则鸣”引申、扩大,提出“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的观点,对时代、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创作的关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一生著作了大量的史传杂文,反映了他进步的史学思想。他歌颂统一,反对分裂;反对贪官暴政,主张选贤任能,表现了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强烈愿望。他根据“文以明道”的原则,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史传文学传言志的优良传统,首创平民史传。这是中国史传传统的突破,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其意蕴非常深厚。  相似文献   

18.
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散文代表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是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明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历史上对“韩欧”文价值的比较认识存在差异,有韩高欧低、欧高韩低、“韩欧”各具特色、“韩欧”否定论等各类看法,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9.
《答李翊书》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给李翊回复的一封书信,在此文中韩愈阐述了自己的为文观念。此文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文以明道”、“务去陈言”、“气盛则言”的为文观点,这些为文观点对我们当今创作文章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韩愈在中唐时期提出了散文复古的主张,其创作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然而,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更为优秀的作品是抒发一己之情的“以文为戏”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