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中直观性因素愈多,学生掌握教材愈顺利。“在历史教学中,直观性有重大的意义。直观教学的任务是使历史生动,清晰,有如目睹,只有广泛应用直观教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卡尔曹夫“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第135页)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现我按口语、直观教具和地方出土文物的利用及参观三个方面,简述我的一些体会。(一)口语直观性即口语形象化。口语直观,在历史课中是特别重要的,运用这项原则,教师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描绘得好像活现在学生面前一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引用史料时也特别注意选择形象化  相似文献   

2.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体会一堂好的历史课除了教学目的正确、教学方法得当之外,似应具备下列三条标准: 一、形象地讲清史实形成正确概念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具体生动。在教学中,教师以生动的语言,配合一些直观教具,形象地讲述有血有肉的历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的本来面目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留下牢固的记忆。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教师的讲述应该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关于这一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但是,我们认为形象讲述必须紧扣教材重点,围绕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教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凭借语言的中介来进行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和理解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等的知觉和观察;二是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语言叙述所引起的想象活动。二者都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分不开,所以历史科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能否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是能否上好历史课的基本条件。笔者以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有历史时代虔。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  相似文献   

4.
新编历史教材份量较重,而课时较少,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又不足,面临这样的情况,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上学期,我在市、区中心教研组的帮助下,对高一世界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举行了一次公开教学课,下面就怎样上好这一课谈几点体会.要上好历史课,首先要研究每一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内  相似文献   

5.
发挥历史课中的插图功用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苏震(江浦县石桥中心小学)小学历史课本(上册)有插图113幅,彩图17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呢?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中...  相似文献   

6.
直观教学,是历史教学法中主要的原则之一。在历史课中学习到的是过去的事物,跟现实生活里能接触到的事物越远越有所不同。因此,历史教学运用直观方法,帮助学生想象过去,有助于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历史课直观教具的制作和运用,既要根据教材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对初中学生而言,实物或象征性的实物,力求形象生动,设制直观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47):145-146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它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初中生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在理解理论知识时,不能够形象和准确地对抽象的历史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特别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教师传授知识仅靠教材和板书,就不能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的理解历史知识。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初中历史课中的运用,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直观地把历史知识呈现到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去年五月,我在学校做了一次历史课公开教学,以高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章第二节作为讲授内容。课文共分三段,标题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市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东林党反宦官的斗争”。表面看来,好像是三个各自独立的内容,头绪较为复杂。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深入地钻研教材与体会教材,只有掌握这一节教材的基本线索,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节教材。这一节教材有它典型的代表性,它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从明代中期以后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的面貌。它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与深刻化,也表现了光明势力的逐渐成长和腐朽的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从具体史实中,理解到封建  相似文献   

9.
钻研教材,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是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本文想就自己对《中国现代史》《“五四”运动》一章的钻研谈一谈我对这一章教材的理解。一教材地位教好一堂历史课,首先必须明确所教这一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也就是要明确一定的历史事件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流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这一部分教材和其他部分教材的内在联系,才能掌握好分寸,把课讲得浑然一气,将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出来。《“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第一章,这一章所讲的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转折点。旧民主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浓缩后的直观教具,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实现教材文字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学生从各种角度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插图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第六章的前两节,叙述的是公元五到十世纪时阿拉伯的历史。教材有系统、有重点地概述了阿拉伯国家发生、发展和分裂的过程。这一段历史比较复杂,教材的概括性也比较强,如果我们没有根据教材的系统把重点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教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开始了它的解体过程,在封建社会中产生的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期,由于英国具有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因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能够较早的出现,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初中《世界历史》第十四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重点地叙述了英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实。通过讲述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创业史,可使学生了解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建立的一般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并为以后讲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打下基础。同时,这章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的重要材料。因为它揭露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在怎样血腥掠夺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资本家是用什么样卑鄙手段发财致富的。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毛主席关于“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万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盛起来的,它也必将随着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等科学论断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受到阶级教育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我觉得,这章教材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这段英国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很多老师都会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理解掌握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直观教具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讲究一定的策略,才能发挥直观教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课,是中学生整个文化知识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上好历史课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增强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有些学生却对历史课不甚重视,处于上课听听,考试背背念念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除去其它原因外,历史教学本身不甚得法亦是原因之一.本学期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我对历史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摸索,主要是扣紧教材,讲练结合.现将初步体会概述于后.一扣紧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初步了解我国过去历史的一些事实的手段之一。历史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采取一些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我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会,现在分别写在下面,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讲解课文重点突出历史课本上的材料很丰富,怎样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呢?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典型的事例,突出重点地进行讲解,这往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和记忆讲述的内容。例如,教《广东三元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一课时,我选择“三元里人民围攻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上的文字再具体也是抽象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历史现象都是很久以前发生的,学生不曾亲眼目睹,历史又不可以重演.所以在历史课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史学修养.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使历史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一、基础知识是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形成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建构、重构基础知识的主要要素有两种。1.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思维具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刚进入高中阶段,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方式和学习方法都缺乏主动,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这时不妨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我国封建社会未期历史(从1368年明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章的教学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面理解,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内容也有密切关系。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章的内容比较深,不容易理解。在教材中,许多地方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使学生获得一些历史观念,使他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上是很不够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生动的直觉”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他们掌握历史概念。历史课的主要教养任务之一,在于揭示和阐明历史事件、现象的发展和规律,它的内在联系、本质,也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完成这样一个教养任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只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才能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才能进一步预察历史发展的进程。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地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历出概念呢?许多同志都正在钻研。我愿把个人的几点粗浅体会提出来,和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上册古代部份第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八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叙述了西欧封建制度从形成、发展到解体的全过程。特别是第四章包含了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制度、政治布局的大变革作了概要的叙述。因此,教学大纲中关于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阶级关系以及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进步等要求,都要在这章的教学中落实,而且还要为以后学习封建制度的解体伏笔。两章教材份量重、头绪多、时间跨度大、概念性强,对教学双方都有相当的难度,是一难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