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军 《学周刊C版》2020,(11):183-184
如今教育界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已经不满足于校园教育了,而是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对小学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应立足于“互联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使小学生思想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如今教育界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已经不满足于校园教育了,而是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对小学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应立足于互联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使小学生思想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研究,分析高职院校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尝试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社团活动和学工处日常管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研究。并提出该模式在高职院校应用时要认清三者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互融性、领导管理统一性的建议。此次研究符合人的整体性和教育的整体性思想,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助于探索高职立德树人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4.
薛林月 《教师》2020,(11):11-12
文章先对"三全育人"机制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阐述了在教学育人工作中,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三全育人"机制的相关构建策略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家校共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还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特色来抓,引导家长正确地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上,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都存在着与新时代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体系创新,既有直面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针对性,又有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推进教师专业化经验的战略前瞻性。而落实好这一政策,需要不断进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论述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的辩证关系,然后阐述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家庭、学校各自为阵、社区资源不能有效开发与利用等。笔者通过对当前德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在体验中育德,立德。  相似文献   

12.
<正>李庾南老师是一位从基础教育基层学校成长起来并且始终坚持在基层学校教书育人的优秀教育家。李庾南老师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她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创造并总结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育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秀品质,教学效果显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优秀教学法之一,普遍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在2014年全国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李庾南老师的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得一等奖殊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宣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教育的教学"现象。推进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遵循与发展方向。新时代让专业教育守好立德树人的阵地、种好责任田,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题中之义。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优化思政育人的时间、空间,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重构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显性教育与思政隐性教育相支撑的教学体系;强化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系统改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流大学建设进入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是牵引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厦门大学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以“人才”为关键,以“学院”为主体,以“创新”为靶向,推进“三位一体”教育评价改革,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就被确立为教育之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的全面贯彻落实离不开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洋 《林区教学》2022,(9):9-12
“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着育人主体尚未形成合力、育人过程缺乏连续性、全方位育人未能实现协同联动等育人困境。因此,应在加强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有效衔接机制、协同联动育人载体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技能和劳动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题中之义,用“三全育人”理念推进高职劳动教育创新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全育人”与劳动教育有着内在逻辑性,其在现实意义层面就表现在“三全育人”有助于劳动教育网格化构建、系统化推进和科学性实现。围绕“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实践问题,从工作机制、培养模式、力量要素、评价制度、教育贯通性等角度思考,提出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做好协同递进、整合校内外资源、坚持多维评价和拓展劳育辐射功能等路径。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培养兼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任务。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起点、高职思政教育方法适应性、思政工作系统协调性、资源整合性等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职思政工作的成效。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方向上,要高扬理想信念道德旗帜;内容上,要整合全方位教育资源;方法上,要遵循学生成长身心规律;途径上,要构建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路径;机制上,要强化"三全育人"工作紧密协同。  相似文献   

20.
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以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为主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凭借“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以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工作新格局。建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方向,为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新时代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应发挥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建好“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保障制度;建构以思政课为依托,其他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