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四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一、语文味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先导,但现实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广州《羊城晚报》登载,有关部门曾对2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语文课在小学教育中前景堪忧,"不想读""烦""快点过去""语文课=睡觉+打呼噜"是学生形容语文课的最多用语。而中学语文,也好不到哪里去,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仍然超过总数的70%。个中原因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与语文教师上课讲解枯燥、方式呆板、手段单一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阳忠 《考试周刊》2013,(27):32-33
由于教师评价制度过于注重学生成绩,语文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一篇篇美文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段落。校园里充斥的不再是琅琅的读书声,而是"刷刷刷"的笔画声,朗读销声匿迹。学生在语文课中除了分析就是思考,得不到美的熏陶和享受,自然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教师长期沉溺于出题、解题,自然也感受不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和魅力。所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让学生爱上语文,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你喜欢语文课吗?大多数孩子的回答还不肯定。尽管他们中有的孩子语文成绩不错,有的也喜欢读书,但是对语文课还不够爱或者爱得不深,原因是"语文课不好玩"。"不好玩",看似只是孩子失落的叹气,却道出了当下语文课"游戏精神"缺失的事实。中国是一个缺乏游戏精神的国度,传统教育是站在成人本位、道德至上、实用主义立场的"训诫",而非站在儿童立场、学生本位、唤醒激励的"游戏","戒尺"就是这一思想的象征。纵  相似文献   

5.
朱芳艳 《甘肃教育》2014,(24):82-82
正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语文教学渐渐变得困难起来。理科生重视数理化的学习,普遍认为"得综合者得天下",语文学得再好也很难与别人拉开分值,同时学了又不可能立竿见影,于是他们把时间几乎全部投在了理科学习上以追求较大的分数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学生把语文课当成了休息课,一上语文课就"养精蓄锐"。尽管理科班也有极少数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的学  相似文献   

6.
我任教初一(2)班的语文。"花讷",这个学生的名字很特别,不过,确合乎了那句"名如其人",花讷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一二,做班级日常琐事也极为木讷。  相似文献   

7.
<正>一、"资源生长式课堂"教学主张的缘起1.边缘化的学科地位与变革中的课堂现状2013年《语文课改调查报告》中,主编温儒敏教授坦言:"语文教育如今已经被边缘化了。""花大力气学语文,成绩也很难提升"几乎成为不少人的共识。功利化无疑成为语文教育之殇。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虽然课堂形式力求革新,但课堂内容依旧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呈现出单向的、线性的、很难发散、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8.
何红京 《考试周刊》2014,(14):47-47
<正>语文是什么?我见过这样精妙的释解: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唐宋琵琶,是高山流水的明清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禅门,是但求一字的数绺断须;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如此语文,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语文课上出新意、出诗意、出美意。"枯燥乏味"是当前某些学生对语文课的评价,我认为与教学模式、观念老化及高考选拔模式影响等因素有关。语言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可见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关系。语文课堂中,存在许多奇怪现象,如语音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尽管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但"语文课到底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教学活动多为成绩疲于奔命,而作为教师,却也为不能更多活跃课堂发掘学生的潜能而扼腕叹息。本文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0.
原来我上语文课总不爱动脑筋,只听老师讲,同学们的回答,然后抄笔记,写练习册,时间一久觉得学语文真没劲。后来杨老师教我语文,她的教学方法挺独特,改变了以往的"分析""串讲",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老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语文     
语文,该关注什么?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思考语文该关注什么之前,应该弄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素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听老师讲课中来,还是更多地靠自己阅读感悟得来?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上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会差吗?如果一个学期、一年不上语文课,他可能会差在哪里?损失在哪里?第三个问题:真的有必要篇篇课文都那么细讲、那么分析吗?该在什么地方讲、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12.
要上好语文课并非易事,因为语文包罗万象,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所以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没有吸引力,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味",简单说就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要想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听、说、读、写定要贯穿其中,教师还应博学多才.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语文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老师只看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尽管各种电教手段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但创设教学艺术中教师情感的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语文课绝不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作者一道去热爱,去憎恨,去感觉,用艺术去感动学生,去点燃学生,去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师生活力的课堂。近几年,我们曾经为上语文课头疼过,每上语文课,一种沉闷气氛充满课堂。我唱的"独角戏",很难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安静"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们学习有关新理论,经常去听课,反复看课例的光盘,对照先进教师的语文教学,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找出了如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挤占语文课,语文教师因地位低、教学和科研得不到重视而缺乏积极性,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现象. 一、高职语文的教学困境 许多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是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香欲睡,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老师不得己只好唱"独角戏",结果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而却是"哑口无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毋庸谈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学期曾刊登了一篇题为《怎样让语文课有‘语文味’》的文章。文中的"观察者语"部分中提出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的四种方法:一、滤出"纯"味——教学内容更单纯些;二、品出"本"味——语言品味更"充分"些;三、探求"真"味——探求过程更"深入"些;四、突出"个"味——教师个性更彰显一些。于是有读者就提出质疑,认为以上四点中只有第二点具有"语文味",其他三点放之其他学科而皆准,何来"语文味"?不仅闻不到语文味,还有一种馊味扑鼻而来的感觉。一方认为,我这样做可以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而另一方认为这样做不能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却只能使语文课充满馊味。你看,两者的观点差异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原因我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做写字教学这件事情?坦率地说,写字教学好比"修水库",是一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事情。我是基于以下考虑:一、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对学生的书写水平只会越来越重视,只要有汉字,就会强调汉字的书写艺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一经调查才发现,奥妙原来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