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何谓文化自信?它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教学是最有优势和效果最明显的,但具相关数据统计这几年来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却很不乐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改进。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底气,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人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抱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教育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生力军,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应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自信,对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材、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出发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科、层次、年龄三方面构建起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何鑫 《小学语文》2024,(2):26-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文化自信的建立与增强,旨在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文学经典,形成人文素养,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的文化类插图。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围绕文化类插图展开,紧抓教科书中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工具,也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对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如果小学语文教育中忽略了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传承,或是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会导致学生对我国文化缺乏认同感、创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不高、对多元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等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注重感受文化独特魅力和价值等,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国家之重,而文化自信的培养应该在教育中开展,教育要体现出民族风格和文化自信。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代语文基础教育中,这一教学却受到冷落,书法教学是一个亟须重返语文基础教育舞台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书法及书法教学的重要性、书法教学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演变历程及书法教学如何重返当代语文教育舞台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文化自信呈现出不自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根基不稳、缺少文化"主心骨"指引、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文化不自信,不利于高校坚定文化自信。为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坚定高校文化自信:利用新媒体优势,结热点、多方式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重视培育校园文化自信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引入商业思维,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发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技能。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自信对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升的必要性,讨论了新时期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证了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精神财富,也是树立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学则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脱节、教材的单一化和缺乏创新、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多样化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如通过文化讲座、展览、剧场、歌舞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庭游学、亲子阅读等活动,推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最后,教师要营造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如鼓励学生开展文化作品的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只有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学生,才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最本质特征。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沉淀形成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在新的发展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发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路径。从文化自信的视角看,当前的艺术教育存在着忽视意识形态、功利性突出等问题。艺术教育应扎根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红色先进文化之中,坚定文化自信,明确立德树人目标,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屹立于世界文艺之林。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民族、国家资深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核心课程,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统编教材,从价值思考、实践路径、课程资源的整合方式三个层面探讨“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最充分、最有效的育人阵地,大学的文化体系是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党建文化应在大学文化体系中发挥坚定充分的方向性作用。全面增强文化自信、实施本科教育振兴战略需要建设大文化环境,高校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更需要打造以党建文化为核心,融合党、政、团、群、学、产"六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机制,形成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文化特征,推动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总是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塑造并受其价值取向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又是它的制度性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发展的理论指南。文化自信的深厚性、基础性地位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如同"精神之钙",指引青年的人生航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与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统一性,新时代青年要在坚持"四个自信"中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和社会理想之中:以道路自信增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气,以理论自信增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勇气,以制度自信增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底气,以文化自信增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骨气。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作为实现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新时代特质。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紧密关联,新时代要完成繁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必然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坚定政治立场,整合青年多元思想,创新传统文化,重塑青年文化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氛围,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综合多种新媒体技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来提振青年文化自信,为完成文化使命乃至中国梦想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文本感悟为原点,以教学手段为支点,以实践创造为沸点,在“共情、共振、共创”中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儿童的文化认同、自觉、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有效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而言,需要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而非生搬硬套、面面俱到。文化自信则是实现有机融合的关键切入点。以革命文化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文化自信在纲要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逻辑起点;革命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渊源关联促发了逻辑生成;注重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构建协调保障机制以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诉求构成了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培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文化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文化自信也是此类课程的题中之义.基于比较文学理论,编者将"文化自信"的基因注入外国文学文化课程的"马工程"教材之中,这给课程思政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的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利用现有的优势特色平台,最终达成课程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肖琴 《成才之路》2022,(3):129-13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困境,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从笔者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来看,这一视角非常适合。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首先详细解读什么是"文化自信",通过历史教学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丰富载体,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