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初到纽约时,看见那些方块形的房子,觉得没有诗料可寻。不料后来居然做了许多诗。《尝试集》的第一编,除了一首“百字令》,两首《如梦令》之外,全部是在纽约做的。自从我去年秋间来北京,——尘土的北京,龌龊的北京,——居然也会做了一些诗。我仔细想来,这都是朋友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08,(3):64-64
男人这辈子挺难的,仿《如梦令》,美籍华人  相似文献   

3.
词调读札     
词调依曲定体,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从写作与艺术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如梦令》、《钗头凤》、《浣溪沙》、《行香子》的叠语、章法、排句诸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今天,当我们吟诵着李清照的《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等一系列传颂千秋的名词的时候,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她那卓越的才华。而掩卷细思,又不感到奇怪,因为李清照少年时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  相似文献   

6.
诸益华 《考试周刊》2009,(14):64-6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上安排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这首诗是以“如梦令”的词牌填的,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常常记起的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溪亭游玩,傍晚喝醉酒,驾着小船醉熏熏地回去,因为醉得历害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的深处,于是赶紧想把船划出去,她使劲地划着船,把在岸滩上休息的一群水鸟惊动了,都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4,(35):34-34
1.词是一种配曲歌唱的“歌诗”,是一种与唐诗有着本质差异的抒情诗体。它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题名,叫词调,如《如梦令》,《破阵子》等等。词调不决定诗歌内容,但与交情有密切关系;一首词大致分为上下两片(片通遍),即音乐奏二遍,长短句的句式,从一字到十字不等,是按词调的不同而规定句数与字数的,词中的韵位一般是表示音乐停顿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毛春红 《成才之路》2009,(18):28-29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学与问》一文中的两句话,它指出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多问,怎样引导学生多问,并使他们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我在教学第十二册《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北宋才女李清照写作的一首忆昔词,现代著名作曲家张宏光依据这首诗词谱曲,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了这首作品,其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堪称为古词新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杰作,通过对这首作品音乐创作和演唱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为古诗词谱曲以及把握其演唱特色,以更加完善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对宋词比较生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解析和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本文探究的重点。作者认为除了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其优美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外,还应把李清照放进具体的、历史的生活背景,联系她其他代表性的词作,来体悟作者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陶渊明的三篇(首)诗文:《归园田居》、《饮酒》(之五)、《桃花源记》。这三篇(首)诗文都表现了陶渊明归园农耕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似松、志廉似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晚归”的生活画面,而且动静相映成趣,体现了“诗画合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仅选入了三首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李清照的《如梦令》,另一首则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三首词分别设置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近期,孟晓东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深度辩课。笔者作为执教者,深有所悟。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有一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学这首词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试问卷帘人”中主人公到底问了侍女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各位同学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9.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三回入选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者题为“林黛玉进贾府”。文中有《西江月》二首,对第一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一句中的“潦倒”一词,教材并未作注。按辞典上的解释,“潦倒”即“生活困顿,精神颓丧”或“失意”。但结合《西江月》这首词的内容来看,此常规性的解释颇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