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诗歌教学要将朗读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引导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2.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诗词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领会诗中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染力。3、了解和这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一些困难。【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把网络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获得习作成功体验,最后达到自能作文。【教学内容】《我是摇摇》诗歌写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与自己习作相关的信息;2.模仿诗歌《我是苹果》,在电脑上做诗;3.能从内容、形式、韵味等方面评价诗歌,并根据网上学习伙伴的建议修改诗歌;4.体验诗歌创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获取习作相关信息;在电脑上尝试并初步学会创作诗歌、评价诗歌。【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在模仿的实践中感悟诗歌创作的一般技巧。…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8.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贺年片》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同学们,每当耳边响起这欢快的乐曲声时,我们就感觉到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一张张精美的贺年片就变成了新年最好的礼物。手捧着贺卡,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祝福…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2.了解木兰诗这一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和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2.读懂诗意,体会慷慨悲壮的风格特色;3.掌握诗歌中的文言词语,改写诗歌。【教学内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讲解诗意,改写诗歌;3.欣赏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学情分析】1.在上高中以前,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传统戏曲和古代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5.
【执教者:苏胜全】【教学设想】鉴于《雨巷》特殊的文体,本课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们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力求给学生更多的真切感、参与感、获得感。【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2.把握诗歌情感,探究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2.《诗经》的内容理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比较。媒体设计图片、音乐、录音。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设计思路】《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围绕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特点;采用比较、补白、联系生活多种手段理解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进入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关注诗歌的表达形式,让学生通过仿写习得方法,表达情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朗读意识,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意象,自主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并通过练习将之巩固,更要充分了解学情,把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充分建立起来,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未知的诗歌鉴赏,真正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春夜喜雨》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准备】1.唐朝李约诗《观祈雨》 ,宋朝苏轼诗《望湖楼醉书》。2 .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3.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2 .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3.与诗歌、诗人相关的情境及内容。【教学目的】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操作过程】一、拉开心理距离 ,引发探索动力情境创设 :“经历过冬天的人 ,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 ,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 ?当然是…  相似文献   

20.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