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实现了学生能力从“学徒一中级工——高级工”的递进提高,真正实现了五个对接.  相似文献   

2.
王新  周东才  杨静 《广西教育》2022,(21):69-72
本文分析目前西部地区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时所面临的宏观制度困境、中观运行困境和微观实施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依托职教集团,开展集团化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产教融合双元协同育人;培养互聘共培“双导师”队伍,打造“一课多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四段四评”育人评价,完善“多元多维”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标准体系及长效机制,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双主体育人机制,研究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问题,文章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徒制试点实施,从招生招工一体化到构建“四位一体、工学结合、岗位培养”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完善考评体系,以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提出校企合作的优化策略:优化学徒岗位课程项目促案例教学;优化双向考核评价促激励机制;优化校企合作方向促良好社会口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服务地方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主体在互信、协同、创新、共赢的“共同体发展”理念指导下,创新构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六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利益契合、长效健康”的合作机制、“标准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平台、九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全过程”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现代”的育人文化等理论与实践成果,解决了课程体系职业性和实践性不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不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不够、学生学业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徒)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双导师”制、参与主体“各自为营”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协同育人的机制;高校应健全“双导师”制,明确导师职责,落实指导工作;教师应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困难,通过合作研究提升自我等建议,以破解“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困境。  相似文献   

6.
学校与医院共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和衔接的教学手段与育人方式是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实践中,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接行业,为医教协同“双主体”人才共育搭建平台;对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医教协同的共生发展;对接合作医院,推进医教协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深化课程建设使之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同时,建立医教协同的工作机制,保障共育人才的畅通运行.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为专业教育特色。专业教育特色体现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上,结合的深层机缘在于确定专业主体地位,发挥专业主体功能。专业主体化教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本质性教学创新,它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建构和运行,必须以专业办学自主为前提,依靠专业力量打造教学团队,放大育人智慧;依托专业主体寻求合作机缘,开辟教学新路;依傍专业优势吸纳产业资源,建设项目课程;形成专业与企业(行业)“双主体”合一、教学与生产“双项目”同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企业化运作的不同层次与模式的两个厂中校技能培养基地、引入德国技能鉴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践行“双主体办学、学生双身份学习、教学双场所进行、学研一体化开展”的“三双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模具专业的理论课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培训、生产性实习由三个不同的专业机构实施教学,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模具专业协同育人体系。经实践证明,“三双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金东 《职教论坛》2023,(6):123-128
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团队建构进程中存在团队构成“陌路人”、团队教学“两张皮”、团队管理“平行线”等现实困境。为了能够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到课堂教学一线,高职院校需从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优化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能力;完善教师管理,激发团队发展持久动力;健全考核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行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和昆山华东国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的"华东餐饮班"的试点,探讨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对教学班级的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提出建议,为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多主体协同长效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共性问题,探索建立多主体协同的“一三三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高校、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培养共同体,采用理论与实践三层递进式融合培养和全过程质量评价保障,通过共建实践育人平台、共同论证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探索教学方式、共建双师型导师团队五个重要举措,实现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和培养环境协同,充分调动多主体参与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行业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以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反向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关联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重构;充分拓展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节。以实践教学成果为导向,构建师生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不断积累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融合式教学内容重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够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评价和激励功能,又可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破解“三教”改革中纵深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以校企双主体协同与“三教”改革的逻辑关系、内在机理为切入点,提出转变职教办学理念,树立社会化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完善师资引育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材建设模式,建立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编写与更新机制;围绕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等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5.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16.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多主体“共生性”和多体系“共赢性”的实践逻辑,与共生理论的理论逻辑具有较强的耦合性。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应透过共生理论视域,探讨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本科院校协同育人的共生系统,建构提质培优—教学理念、多维空间—教学场域、协同育人—教学机制、双元融合—教学主体、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四阶递进—教学实践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少华 《成人教育》2021,41(1):65-70
目前,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仍面临校企招生招工协同性问题、标准体系对接不畅、双导师团队选拔考核问题、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度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和校企共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校企双主体协同弹性招工招生,企校对接共建人才标准体系,探索“双师”选拔考核机制,畅通校企教学资源共享渠道,创新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协同管理育人等策略,为校企合作培养匹配企业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实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研究视角,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支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界定清晰。介绍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背景,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特征,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路径,包括创新多主体协同的工作理念,明确主体责权;打造产教科创融合式实践育人空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探索递进化“做思悟创”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改进等,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学团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双元制”教学团队建设对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结构性矛盾和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双元制”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围绕教学团队的“双元结构”、教师培养的“双元平台”和教师评价的“双元标准”三大主线开展。教师构成的校企双元性、教师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双元导向、教师培养平台的校企双元主体及教师专业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都是“双元制”教学团队模式形成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融岗位、课程、比赛、证书四大要素于一体的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基于协同理论和跨界整合理论,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岗课赛证”,构建出“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健全“岗课赛证创”协同机制;重构岗课融合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结构化师资队伍;推进“研训创”真实项目教学;强化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实施多元多维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