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师德养成是教师开展职业活动的立身之本。教师的师德养成具有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其以道德内化为先导,以道德躬行为根本,以道德反思为要义。因此,为促进教师的道德养成,可从观念引领、实践操作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着手探究师德养成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要重视思想道德体系的建构与教师道德认识的提高,更要重视通过教育实践使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养成。如何实现在教育实践中的师德养成呢?除了依靠教师的自觉性,还必须给予有效的监督与激励。“家长评议”正是监督与激励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实施“家长评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以道德为主题的职业,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为当今青年教师师德养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在对中华传统师德的内容及继承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自我统整理论能够对师德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分析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原理及实践路径具有良好的价值潜能。基于自我统整的理论,高校教师师德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对自我层面、职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道德矛盾和分裂统整的结果。而要促进教师师德的养成,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强化统筹”,即“强化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统筹,促进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融合;强化教师‘重要他人’关系的统筹,以‘共同体’确保教师地位的平等性;强化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允许教师接纳表达真实自我;强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筹,鼓励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信念”,由此,教师才能够形成清晰稳定的道德自我。  相似文献   

5.
师德养成是“外塑”和“内生”相结合的产物,师德养成既离不开教育政策规制和社会力量整体监督,还需要研究范式逻辑转向和教师群体道德自觉,如此才有利于破解现实中师德修养的复杂问题,进而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大国良师。实践中,师德修养面临着主体残缺、边界泛化和价值错位的实践样态,师德修养正呈现出由“融合场域”迈向“专业场域”、由“外驱逻辑”转向“内驱逻辑”、由“传统师德”走向“现代师德”的复杂特征,经历着场域重构、动力转换和价值变迁的逻辑转向。师德修养应突破现实困境和适应逻辑转向思维,明确师德修养目标、优化师德修养场域、转换师德修养思维,重构师德修养主体、强化专业师德培育、塑造教师美好形象,对师德修养进行全新阐释和重构,完成对师德修养主体性的逻辑转换,促进新时代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相似文献   

6.
师德修养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是教师自觉地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规定和要求转化为自己道德品质的道德活动。对于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近期的师德修养宜从“精”、“新”、“博”这三个字入手。  相似文献   

7.
人格的养成离不开对人的“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的共同培育,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理念和实践中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培养教师的师德情感、激发教师的师德意志、养成教师的师德行为,以培育教师的优秀人格。制度是培育教师优秀人格的重要保障,制度伦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依靠道德的制度能够培养有道德的师资。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引入制度伦理,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规范的功能、协调的功能、整合的功能、评价的功能等正面的调节功用,这些功用也是实现高校师德建设出效果、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因为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制度伦理环境的不够完善,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对师德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时代差异、价值断裂等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师德建设的“变”与“不变”。而“作为个体成长的师德养成”即是以“教师成长”这个不变的主线为基础,把教师置于真实、变动的社会历史之中,既弥合了传统文化与现时代价值观的裂痕,也充分关注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历程,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师德的自由“生成”。在此意义上,师德即是“作为教师的德行”,它由教师的“学”与“教”这个核心所引发;“师德养成”即是把教师的“学”与“教”放到整体的社会关系和时间之中,以此获得个体生命意义的丰盈。因而,新时代的师德养成之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以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修炼”为中心,实现“修身”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师德"。特殊教育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研究的问题。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道德的发展,师德建设既需要社会各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制定具体措施,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可以理解为师德,可见,师德是作为师者的行决条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反之,若教师思想品德上存在着突出的缺陷,则会给学生很坏的影响,所谓“误人子弟”,不仅指传授知识的错误或陈旧,更严重的是使纯洁的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品德、作风养成过程中被误导和玷污.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径,不可以信.”这说明了虽满腹经论,但道德低下,就不配成为教师,身为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而且思想要先进,道德要高尚.从社会化角度看师德,则师德关系到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世界观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师德盛,则风气正”.“师德衰,则风气歪.”[1]可见,师德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仁道”师德养成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师德研究现状,进而提出加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仁道”师德养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3.
解自忠 《江苏教育》2023,(10):67-69
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在学校师德课程中,隐性课程从引发道德意识、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等三个方面对教师的师德养成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校长言行、物型环境和学校活动三个维度对师德养成进行了策略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然而,近年来,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专业道德的意涵。师德“高标化”与“底线化”存在“两难”困境:教师面对过分理想化、崇高化的教师专业道德,道德楷模形象被过度拔高,使其背负起沉重的“道德枷锁”;现实中发生的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也体现了一些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形象的桎梏,师德标准逐渐下移。应从正当与高尚、职业与个人、目的与义务三个方面分析教师专业道德本质上存在的两分冲突,进而从“责业”“敬业”“乐业”三个层面构建理想的教师专业道德意涵。  相似文献   

15.
一、师德是立教之本陶行知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教师的师德是立教之本。这就要求教师有热爱科学、敬业爱岗、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心胸豁达、庄重热情、教书育人的品质和职业道德。爱生是师德的核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耐”字存心,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帮助学生“过五关斩六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师资培训为重点,在教学管理上突出“严、精、狠、实”四个字,效果较为显著。一、在评价导向上,以师德为首,突出一个“严”字师德为教师之本。对教师道德评价提出明确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律以及《呼兰县提高教育质量的规定》为依据,制订了我校的《师德达标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工作效果等诸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严格的要求。具体地说,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检查和评价主要从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即一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师德规范有效性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规范作为规范体系,是由教师道德原则、教师道德规范构成的,是师德现象的主要内容。它既是教师道德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又是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标准,在教育道德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调节作用。面临新的教育形势,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师德规范的作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对师德规范应有辩证的认识。全面地看师德规范。“全面”,就要求客观地反映事物应有的属性与功能,而不是以主观的好恶为转移,以某一现象代替其它现象,或以某一角度的认识代替其它角度的认识。在对待师德规范问题上,“全面地看”主要包含两层的意义:一是对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全新要求。自从萨乔万尼提出“道德领导”思想,“道德领导力”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逐渐进入全球科研视野。通过分析教师道德领导力产生的时代背景,梳理教师道德领导力理论的逻辑进路,发现学界对教师道德领导力研究的系统性有所缺失,已有的学术成果多集中在教师道德领导力的行为范畴,对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理论生成逻辑和实践发展路向关注不够。未来的研究突破点是在“道”的层面如何突出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在“术”的层面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道德领导理论范式,在“器”的层面如何构建教师道德共同体,以加快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芦净 《文教资料》2011,(15):164-166
师德建设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建设良好校风、提高教师素质和促进学生成才。但在少数政治课教师身上存在着政治信仰不坚定、理论知识不扎实、教书育人意识缺失、职业认同感缺乏、人格魅力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挑战。加强政治课教师师德建设.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精神、良好的道德风范、无私的爱生之情等方面;在途径上可以从师德教育、思想内化、习惯养成和管理制度诸方面着手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