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伟峰 《山东教育》2020,(1):106-106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基于《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基于这一纲要进行优化设计:在目标定位上,应把握四个维度综合表述,在叙写和确定目标时,可以按照四个维度来思考,但不一定要把四个维度硬性体现出来;在课程内容上,应在主题活动中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在实施方式上,应挖掘课程内涵与意义,契合课程实施特点,探索项目与小组学习方式的优化应用;在评价方式上,应更新课程评价指标和指向,在主题活动评价中考虑值得表扬和需要反思两个层面,优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特征以及独特的教育功能.基于此,葫芦岛市连山世纪小学立足实际,形成了"以科研带动课程建构""围绕劳动教育延伸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吸纳了活动课程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合理内核,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形态的课程。《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列为必修课程。教育部一般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各省、自治区、市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问题,即使由学校自行实施,也面临主题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齐抓共管的一门课程,国家只对这门课程制定《指导纲要》,而不统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实施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行于学科课程,它虽然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但又与学科课程一样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课程的特质决定了育人的路径和内容。笔者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多年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儿童公共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梳理和提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儿童公共精神的实施要求和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研究》2019,(6):95-95
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重新确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要将这件好事办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成综合知识普及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是实践与活动,因此,这门课就不能仅仅止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校为本开发的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就是学校对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设计、实施、评价等诸多环节入手进行全面的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校本化的产物,它的研制需要整合学校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无论是从课程的宏观视野还是到课程的微观落实,均能衡量出一个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几年来,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载体,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孝芬 《教师》2019,(18):109-11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含四大主题,其中设计制作活动注重提高学生技术意识、工程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并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工匠精神。一线专兼职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生活经验、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灵动运用设计制作活动策略,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朱伟成 《教师》2008,(6):23-25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程,统筹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依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等指导性文件要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构建符合《纲要》精神并具有地方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都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开展。课程的目标就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把知识、方法和技能融人个体,从而构建自然、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4.
吴刚 《黑河教育》2013,(12):19-19
做为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务必保证开足开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重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家一系列重要文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凸显了此课程对学生健康和谐成长能够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更是不理想。农村学校由于观念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这一课程没有开好。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小学开花结果?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策略。  相似文献   

15.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以"设计制作"活动的形态对劳动技术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统筹规划,推荐了26个活动主题,从手工工艺、基本技术和家政服务等方面选择活动内容,从劳动品质、动手能力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把握活动方向。通过对推荐主题设计目的与内容的分析,认为设计制作(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应着力于五个方面,即立足育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把握关键要素、提倡综合实施和强调科学评价,以便在劳动体验和技术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以"设计制作"活动的形态对劳动技术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统筹规划,推荐了26个活动主题,从手工工艺、基本技术和家政服务等方面选择活动内容,从劳动品质、动手能力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把握活动方向。通过对推荐主题设计目的与内容的分析,认为设计制作(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应着力于五个方面,即立足育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把握关键要素、提倡综合实施和强调科学评价,以便在劳动体验和技术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金培元 《湖北教育》2004,(22):51-5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突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成果,它对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垣 《天津教育》2020,(1):59-60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我校在市教委、区教育局、区教研室的引领下,落实《纲要》,全员投入,形成校行政人员、年级组组长、教研组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上下联动;家委会、社区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内外互通的网状工作结构,扎实有效并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了课程领导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取得了工作成效,促进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中规定要求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根据这个决定,教育部在广泛试验的基础上于2001年7月27日正式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但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该课程却成为学校与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特别是小学。原因有三:(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是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其给出仅仅是一些大的方面,例如,课程指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样就造成了缺乏可借鉴的案例,给实际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