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羲之的行书成就在书史上是无所争议的,然其草书在书史上的评价却有一定的异词,这并不意味王羲之的草书写得不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因为批评家对草书本体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产生了艺术品评上的分歧,纵然如此,王羲之的今草依然被视为今草极则。我们就以《十七帖》为例,对王羲之的今草进行品味赏析。《十七帖》(见图1、图2),王羲之书,系王羲之草书尺牍的汇刻帖,凡二十九帖(一说二十八帖,此论将《来禽》《胡桃》二帖并作一篇看待),大都是  相似文献   

2.
孙冰 《高中生》2013,(6):60
王羲之的作品历代都被人珍视,在古代就已经价值连城,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王羲之是因为历代帝王们的推崇,才有了其他书法家都没能拥有的"正宗"地位。最初重视王羲之的皇帝是南朝的梁武帝。于是,在王羲之身后100多年的梁朝出现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3.
山阴记(下)     
正/一/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觞、赋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  相似文献   

4.
悟室评书法     
正左甫杰书友的行书作品,笔画扎实,结体遒美,深得王羲之行书法理。此作在创作和书写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是一位很有成绩的书学者。现给作者提两点建议:1、重复的字尽量不要雷同,如"也""有""之""可"等字,应尽量变换写法。可参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构变化。2、在王羲之行书上多下工夫,汲取精华,把字写活、写流畅,也可通过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磨炼中进步。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8):14
正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看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  相似文献   

6.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不仅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在世界艺术史上无疑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书法家,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争议不绝,存在种种说法,所以在学术界引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混乱。参考前人研究,依照《晋书》、《世说新语》、王羲之的墨迹古籍以及王羲之同时代的名人活动史料,笔者认为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说法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8.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后回答。"课堂上,在学习"‘书圣’王羲之"这一内容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大家分组讨论。学生们反响强烈,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9.
栋梁 《初中生》2015,(34):30-33
一 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习,染黑了池水.后来在更换写字的木板时,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和议论深刻.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禊”.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在兰亭河边修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相似文献   

10.
书圣改对联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圣",他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影响。一年除夕,王羲之在新居奋笔写下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第一则:王羲之写春联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相似文献   

12.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兰亭诗》里的王羲之闲逸旷达,《兰亭集序》里的王羲之深情真诚,它们都是王羲之对生命领悟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才能看到王羲之对生命的完整领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目的上,都追求优雅脱俗的艺术化,以之突破一时一地一人的生命局促境地,实现对生命的超越。魏晋风度最令人神往之处,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代名流王羲之对兰亭修禊的描述。参加了多届上海币作文竞赛宣传片制作、颁奖典礼、口语交际大赛主持的我,对作文竞赛的感受,也正如王羲之所言"亦足以畅叙幽情"。不似其他比赛那般只追求  相似文献   

14.
<正>续字联即在原有对联上添加字句,使其含义发生改变。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王羲之巧读除夕联。晋人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史称"书圣"。因其书法颇负盛名,时人皆以得其墨迹为快事。有一年除夕,王羲之家门口每贴一联便被人揭走,他连写三副,仍是门前空空。后来,他灵机一动,将新写的对联一分为二,上下联各贴出去一半。联语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次,由于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凡走向成功的人,都具有坚强的韧性、持续的耐力和专注的精神。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房练字,到了吃饭时间,王夫人送来他最爱吃的蒸馍和蒜泥,并催促他趁热快点吃,王羲之答应了一声,头也没抬,继续练字。过了一会,王夫人又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正一边写字,一边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蒸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忍不住哈哈大笑。直到此时,王羲之仍沉迷在他的字里,并没有发觉自己把墨汁当成蒜泥了,听到夫人的笑声,还直夸她今天调制的蒜泥特别好吃。正因为如此专注,王羲之才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被誉为"书圣"。  相似文献   

16.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因其不同的贡献而被人们尊称为圣火。以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1年出生在琅邪(今山东临沂)一带,定居在会稽山阴县(现浙江绍兴)。他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成年之后仍然刻苦不懈。至今在浙江和后来旅居过的江西一带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七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二岁时已显出功夫。那一年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拿出来偷偷阅读。王羲之的父亲也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博购王羲之故贴”,“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宫内,他令诸太子临摹王羲之书迹;宫外,在弘文馆里“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录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在国子监内设置书学,置书学博士。在科举考试中设“明书”科,把书法当作铨选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工书也是进身之阶”。  相似文献   

19.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王羲之和苏洵?还真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从所处年代上说,王羲之是东晋人,苏洵则是宋代人,二人生存年代相差甚远,绝不存在什么生死交、忘年交的友情。从主要成就上来说,王羲之是书法家,苏洵是文学家。书法和文学虽有联系,也很少有依承性。不过近来读史,我却把这二人联系了起来,找出了他们的共性。我们先看有关二人的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其父。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画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