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的亭除了逐捕盗贼和供客止宿外,还具有关卡和邮驿组织的职能;亭长是在战国、秦时亭尉、校长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秦时校长实即乡亭之长;汉初以后,都亭、乡亭之长均称亭长,校长则成了陵园令长之属吏。亭父身份为吏,与亭卒求盗不同,或即亭长的别称。亭长的地位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梁、楚两国接壤,边境上设着哨亭,哨亭里的士卒都种了片瓜。就是这片瓜田,引发了一场矛盾冲突。事情是这样的——两国种下瓜以后,梁国这边辛勤管理,瓜长得旺盛;楚国那边疏于管理,瓜长得"憔悴"。两片瓜田相距不远,对比鲜明。一天,楚国县令来视察,看到梁国的瓜田一片茂盛,楚国的瓜秧萎黄不堪,就把亭长训斥了一番。亭长受了训斥,很是  相似文献   

3.
长亭和短亭     
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许多戏剧中也有长亭送别的场景,那么何为“长亭”呢?最早的亭,是设置在边境上用来警备敌人入侵的建筑,也叫边亭,早在周代各国就普遍设置。亭有亭长或亭尉。还有戍卒,敌人来攻,亭吏便向邻亭报告消息,并设法抵抗。平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78页 :“刘邦是沛县人 ,秦时任乡间亭长 ,负责收税、征丁等事。有一次 ,他押送刑徒到骊山 ,……。”按秦末基层政权机构 ,有乡、亭之别 ,二者均直属于县。乡的官吏主要包括三老、啬夫、游徼。其中三老掌教化 ;啬夫主调解纠纷 ,收赋税 ,征徭役 ;游徼管巡察盗贼。亭是与乡同级的治安机构 ,其职能侧重于缉拿盗贼 ,并不承担收税征丁一类事务 ,很有点类似后代分设于地方的警亭或派出所。说刘邦“时任乡间亭长 ,负责收税、征丁等事” ,与秦末实际情况不符。“亭长”之职权$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徐敏…  相似文献   

5.
“警察”探源●雷仓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已有“警察”的雏型。那时所设立的亭,同“乡、里”一样既是中国古代的基层行政机构,又是最基层的治安网络,遍布城乡各地。亭里的公务人员亭长、亭吏、亭尉、亭卒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警察。他们都穿政府统一的红色“警...  相似文献   

6.
随笔两篇     
谁说 我本来叫骓,没错,就是项羽的那匹马,项羽自刎前将我送给了乌江亭长。起初的日子还不错,但自亭长去世后,我坎坷的日子就开始了。亭长刚走的那会儿,乡亲们认为我太倔——既不肯拉柴,又不肯驮货,还要吃好喝好——生怕把我累坏了,没有完成亭长的遗愿。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史记)选读》(2005年6月版)选有岱隹阴侯列传》一文。当中有这样一段话:“(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日,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相似文献   

8.
吕公择婿     
秦朝时候,有位名叫吕叔平的商人,人称吕公。吕公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吕雉,小女儿名叫吕委。姐妹俩如花似玉,能歌善舞。许多富家公子前来求亲,但都被吕公拒绝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吕公看不上那些富家公子,却看上了家徒四壁的亭长刘邦。  相似文献   

9.
游沈阳故宫     
前几天,我随爸爸一起去了一趟(tàng)沈阳故宫,那里有好多宫殿。正门口有4根大柱子,柱子上盘着栩(xǔ)栩如生的龙,里面的大殿就是皇上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大殿的西侧有个配殿,名字叫正黄旗(qí)亭,亭里面有一位头戴盔(kuī)甲,身穿黄色战袍,威风凛凛的将军,墙上还挂着兵器,这里是正黄旗将军议事的地方。接着按次序排列分别是正红旗亭、正白旗亭、正蓝旗亭、镶(xiāng)黄旗亭、镶红旗亭、镶白旗亭和镶蓝旗亭,这就是所谓的八旗。大殿的东侧是皇上、皇后居住的地方,这里显得有点冷清,据说是因顺治皇帝进北京的时候把里面的东西都带走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选修课本《〈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日,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在文本解读时,“晨炊蓐食”成为一个难点。课本注释为:“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蓐,同‘褥’。”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为:“在床上就把饭吃了。”  相似文献   

11.
荷花亭     
我们的学校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它是孩子们希望的船桨,是孕育人才的摇篮。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陈旧而又朴素的主教学楼。教学楼的左边就是位于学校西面的小花园。花园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荷花亭了。荷花亭是由原先的蘑菇亭改建而成的。顾名思义,荷花亭像一朵盛开的荷花,所以取名为荷花亭。荷花从古至今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意思就是说荷花从污黑的泥土里长出来,却依然洁白无瑕。荷花亭也不例外,它的杆子是雪白的,上面还有一条条黑色的斑纹;花瓣是惹人喜爱的粉红色,中间有一根笔直的金灿灿的莲蓬。荷花…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日,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竞绝去。”在文本解读时,“晨炊蓐食”成为一个难点。,课本注释为:“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蓐,同‘褥’。”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为:  相似文献   

13.
正细读《醉翁亭记》,不难发现有七处故意写错的文句:先看《醉翁亭记》的起笔究竟怎么写的。开头这第一句话太有意思了,起笔就写错了:"环滁皆山也。"因为生活在滁州的人们都知道,滁州的周围仅仅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那就是琅琊山,其他地方都是平原。那为什么说"环滁皆山也"?走进琅琊山,峰回路转,发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建亭  相似文献   

14.
新莽时期,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多有改造,史称“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这些改署“亭”称的县名与所属郡名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仅在局部有效的特点也令学界十分费解,因此在依据这种关联试图复原新莽政区的讨论中,时有分歧。抛开关联,分析“亭”名县的地理分布,隐约可以看出“亭”名县在交通上的功能意义,这也许是新莽“亭”名县分析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肩水金关遗址有关城、坞、烽燧等建筑,通过对不同探方出土简牍内容的分析,判断肩水金关关城是关啬夫、关佐的办公场所;肩水候、东部候长、骍北亭长等办公地点应分布在金关遗址北墙F6-9房间;烽燧方堡是金关官吏居住的场所,其中出土关啬夫薛安世私印。肩水金关下辖于肩水都尉府,曾是肩水候官的驻地,其长官肩水候直接管理东部候长、骍北亭长,而关啬夫不仅负责勘察往来行人及携带物品,还与东部候长和骍北亭长、卒等其他肩水金关的吏员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使肩水金关的职能得到有效的运转。  相似文献   

16.
趣史夜讀     
韩信在未得志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当不上官,自然没有俸禄;可他连小买卖也不会做,竟弄到衣食无着的地步。无奈何,他就常常跟人一起到别的人家去混碗饭吃,结果每每使得人家很讨厌他。他曾经多次投靠在乡下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日子长了,亭长的老婆就摔东砸西地很不高兴。韩信看到这个  相似文献   

17.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的末尾塑造了田父和乌江亭长这两个看似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一般认为,田父和乌江亭长的出现及其言行是司马迁的随意之笔,或仅认为是作者给项羽的生命设计了一个合理的终结,有时也对太史公在这一人物刻画方面有曲解的倾向或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以上看法对司马迁叙述的这一细节在认识上有不足之处,因为,这样只注意到了文章表面的叙述,却忽视了作者在这两个人物背后隐含的思想与强烈的情感。正确地认识这种思想与情感,对读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及其创作思想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莽时期,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多有改造,史称"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这些改署"亭"称的县名与所属郡名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仅在局部有效的特点也令学界十分费解,因此在依据这种关联试图复原新莽政区的讨论中,时有分歧.抛开关联,分析"亭"名县的地理分布,隐约可以看出"亭"名县在交通上的功能意义,这也许是新莽"亭"名县分析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