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为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文化领域产业运行效率与消费体验、加速推动“文化+”发展方式变革不断注入新动能。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利用数字技术激发宋韵瓯风作为温州独特地理与精神标识所蕴含的内生发展动力,深挖温州宋韵瓯风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温州品牌特色的文化标杆,有利于推动浙江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打造温州文化高地,赋能温州千年商港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波 《现代教育》2020,(2):48-50
距离《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至今已有19年.与《条例》制定时相比,山东省职业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条例》的修订迫在眉睫。尤其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同出台《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为《条例》的修订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政策支撑。本文试从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条例》修订的动因和依据,探寻《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育人导向、框架体系,丰富《条例》内容,提升山东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生态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与作为新动能的数智化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数智化技术的迭代演进在思维、载体、结构及效能四方面引领并重塑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基于此,应从开放包容、融通转换、共享互补、智慧治理、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提出数智化赋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具有辐射引领、创新网络、动态平衡等特征,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创新发展与示范效应。目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仍存在专业结构调整引领性不足、关联性不足、创新主体的协同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应系统谋划、数据赋能、集聚资源、完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专业结构调整逻辑从“适应”向“引领”转变;专业结构调整边界从“专业群”向“专业集群”拓宽;专业结构调整动力从“自上而下”向“上下协同”转换。  相似文献   

5.
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要促进其健康发展,推进其规范化管理,就需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准体系。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包含办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聚焦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分析当前职业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标准建设,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加快“职教高地”建设,推动形成全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整体合力与社会氛围,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也为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供学理支撑。基于提质培优计划,探索“职教高地”建设路径,具体应加快建设国家资历框架,促进普职融通与中高职衔接,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培养机制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激励,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我国各省份“职教高地”建设的目标要求,要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一要央地协同,强化顶层设计;二要理顺体制,建设“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立体化管理机制;三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夯实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响应联合国与全球正义教育联盟号召,实施"法律赋能"项目是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法学院开设法律诊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实现对贫困弱势群体的"赋权增能".从法律赋能诊所课程的发展背景及现状看,该课程存在定位模糊、长效发展机制欠缺、课程特色难以凸显等缺陷,应当对法律赋能诊所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建立科学的长效发展机制和鲜明的课程特色,从而促进法律赋能诊所课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赋能什么?何以赋能?如何赋能?”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智能化教学平台、智能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评价系统、智能化课堂监管、智能化学习系统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然后,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性提高五个方面探讨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升级课堂教学样态、变革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等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新质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殷实基础和深刻动因。新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匠精神层面的新质人才培养,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质职教人才,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传统理念的革新、新质人才的培养及产业体系的升级。遵循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以及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现实逻辑,从新理念、新智能、新业态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新理念赋能,确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二是新智能赋能,产教融合认证培育新质职教人才;三是新业态赋能,职业教育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下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通过制度赋能保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与合法性,规避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度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内容上应施力于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四个关键议题,彰显出制度主体赋能的协同性、制度内容赋能的创新性、制度方式赋能的变通性等赋能特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制度赋能需实现:一是要提升政策主体数字素养,培育主体数字化参与能力;二是要平衡政策工具供给,形成职教数字资源供给多元化渠道;三是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职教数字化转型制度推进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双减”对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出了应有效赋能基础教育的强烈信号。面对时代号召,职业教育应抓住契机,作出发展战略,保证其有效赋能基础教育。PEST分析模型是一种专门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科学分析模型,借助其分析发现,“双减”背景下,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职教有效赋能基础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职教经费投资结构失衡,非学科类教育消费需求有望增加;职教社会观念有望重塑,“双减”及市场均需职教助推普职合理分流、协同发展,职教在乡村更加凸显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公平;中小学线上培训、师资信息化建设急需强化AI+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待搭建。因此,职业教育应强化类型定位与自身建设,凭借“有为双减”重塑职教观;重点关照乡村基础教育,提供职业规划指南,强化学生建设与激励制度;探索职业启蒙教育,开放多种职教机构以供学生参观、体验;强化劳育建设、丰富劳育形式,培育学生劳动技能和美德;与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学习账户,构建双方专门的资源云平台;优化自身投资结构,积极提供培训服务以吸引多方投资主体;有序协助非学科教培事业,强化教培队伍及教培课程建设;积极融入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发展事关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发生巨变。后疫情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育人生态多元变化、人才培养供需矛盾以及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缺乏竞争力等挑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系统科学职教治理观缺位、自身革新创新动力不足、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乏力,校企深度合作式微等方面。为此,应从重塑发展新生态、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关注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变革职教课程体系及优化职教评价路径等方面助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式。江西省作为全国第三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省份,在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启动后立即出台一系列政策为高地的建设开路。运用Nvivo12质性软件对江西省人民政府和11个设区市颁布的12份高地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可体认江西省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政策具有坚持体系为重、融合为法、德育为先和选聘制度改革等特征。对政策背后的价值进行审思可知,江西省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政策的价值存在于作为价值客体的高地政策与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之中,表现为高地政策对社会和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价值起点是满足学生发展,价值逻辑基础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价值边际溢出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赋能课后服务可以让中小学课后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促成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由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赋能除了要从硬件方面来改善,更要从制度、文化、技术、组织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完善制度规范,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问题;发挥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软实力;融入先进技术,全面升级中小学课后服务关联要素;改进组织要素,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南京江北新区诸多学校遵循赋能理念,在活动育人中,重视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秉持积极视角,大胆探索实践,涌现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与发展,立足职业教育学习评价实际,充分发挥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优势,从改进学习和发展学习的角度对精准学习评价进行深入阐述.以职业教育为灵魂,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以学习数据为核心,围绕学习数据采集、学习数据整合、学习数据分析建模、学习评价可视化构建了学习评价框架,并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精准学习评价的实践探索,指出了职业教育精准学习评价的保障措施.在职业教育已从内涵建设进入提质培优的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精准学习评价方案的设计以期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学习评价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虎平 《江苏教育》2022,(86):30-33
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供了精神家园,创新了一种教学、研究、学习三合一的成长方式。在共同体建设中要凝聚共识,引领教师专向发展、专项互动、专题研究、专业阅读、专精表达,以“五专”赋能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让教师在人生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书写共同体核心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