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国关于法律移植的认识深刻地镶嵌于时代背景之下,历经了正名法律移植、设计法律移植和否思法律移植三个阶段。这三阶段既是一种历时性演进、推演张开,又是一种共时性的存在、陈陈相因。设计法律移植和否思法律移植阶段所呈现的"二元对立式的法律移植观"使法律移植的认识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当今"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深入展开成为目前中国所处的最为显著的新时代背景,使以往影响法律移植的因素发生了改变。法律移植的认识由此面临着逻辑转换。在以往对法律移植认识的基础上以及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实践理性法律移植观"力求做到移植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把法律移植放入全球化和现代性的整体性格局中去考察和评判,以形成一条既与全球法律文明相沟通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日本法制史是一部法律移植的历史,外来化是贯穿整个日本法律历史的主线.通过法律移植的三阶段可找到日本法文化形成的一条基本脉络,这即是它的双重结构.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证明,任何一种活力的文明都必须与异质文化不断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浅析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且最富成效的发展手段。但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国情、法制现代化的动力等不同,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法律移植,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而是他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变法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实证表明,清末变法修律虽然是我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毕竟是一次不成功的法律移植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对我国法律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移植是指国与国之间或一国之内各行政区域之间法律条文、具体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规概念和技术、法律观念等的相互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国历史上共有两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法律移植是丰富法律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表明这一历史时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逐步瓦解,是由人治“逐步向法治”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出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历史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变化迅速、争锋激烈以及三种进步思潮纵横交错构成主流。总结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在于指出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国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文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8.
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审视 ,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不可能构建现代化的法律。因此 ,我们必须走法律移植之路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立法的高效益要求等 ,更进一步强化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而“会通”只能成为对待传统资源与域外法制的理想境界 ,其实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生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创造出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凸显出复杂的特征。作为法律文化组成部分的制度法文化也展示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制度法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不平衡发展是这一复杂态势的重要体现。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制度法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完善立法、司法等法律制度,增强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法律文化由不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论界及各国立法对其持不同态度。法律规避制度的意义在区际私法中仍然重要。我国两岸四地法律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法律规避,而在现行立法体系中还没有正式的关于法律规避的规定。在未来的统一区际冲突法的设计和制定中,我国应明文禁止区际法律规避。  相似文献   

12.
经典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诉诸行动的知识进化论,霍尔姆斯的法学理论正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法律不是逻辑,但逻辑可以在法律中发挥作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有它自己的经验演化特征,可能产生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法律逻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来看,如果把法律作为器物层面的“形”的话,那么,作为“人人平等”的精神就是形而上,作为法律内容中的“不平等手段”(其价值追求是平等),就是形之中,作为司法原则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形而下。于是,法律上人人平等、法律中人人平等(实际规定的内容并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者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其阶位是依次递减的,这三句话中的“上”、“中”、“面前”三个词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对这三句话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民法、商法、经济法视野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在近代是债务履行的基本原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商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不同的法域问其内涵是不同的.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商法中起着一般概念的作用,以期克服适用现行法律规则可能导致的非正义后果.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均探究人类外表行为之下的心灵作用,但是其在民法和商法中的侧重点不同:民事关系中着重探究外表行为下的"真意";商事关系中着重探究外表行为下善意恶意、是否注意.同时,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结点,其通过经济法的特殊法律技术进行特殊调整,以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实质公平间、法律的安定性和个别正义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错误制度关涉诸多法益的冲突,立法者在设计有关错误的规则时必须进行利益衡量.大陆法系民法继受并发展了罗马法中的错误规则,但在利益衡量上存在不同的立法模式. 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的相关规则实为大陆法系民法中错误制度的内容,但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在利益衡量上却存在着失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17.
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的重大贡献。其与冲突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自体法理论及学说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我国法律适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可分为污染防治法与自然资源法,随着环境法的历史演变和转型,污染防治法日渐式微,自然资源法却在变革中日益强盛。本文通过对环境法等概念的界定,探讨了此种变革的语义基础;通过对环境法发展趋势的梳理,挖掘了该变革的内在动因;通过对自然资源法所契合行为的描述,刻画了该变革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今日说法》具有几个特点:目的是普及法律知识;有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案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时效性使之可以有效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时间长短的适宜性使之十分适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特点使之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高度吻合,从而决定了可以在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适用《今日说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实体法不仅是经济法诉讼的裁判依据,而且应当为经济法诉讼的启动和推行提供支持,这是经济法可诉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经济法实体法对经济法诉讼的支持主要通过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作为司法制裁依据的经济法责任制度和赋予公益诉讼原告实体请求权来实现.惩罚性赔偿激励私人诉讼,通过私人诉讼维护公共利益,受害人获取的惩罚性赔偿金可以理解为其维护公共利益的收益,这也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合理依据;司法制裁为司法机关查处经济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手段,使通过司法途径制裁经济违法行为成为可能;赋予公益诉讼原告实体请求权是公益诉讼制度得以推行的实体法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