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哲 《兰台世界》2017,(15):115-117
毛泽东读史重在扬弃,意在致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着毛泽东读史的方式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则关系着毛泽东读史的立足点。毛泽东致力于民族、国家和社会,不仅在有字之书中搬学问,更在无字之书中得真理,并辩证否定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转化成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社会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犹如浩浩大江绵绵不绝,久远的历史书写,成就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史学传统。千百年来,史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他还说:"不读史,则无从爱国家。"梁启超更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  相似文献   

3.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2,(2):127-128
历史的真实及其意义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杨奎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现代史当中,但是,对于现代史本身,却没有清晰的图景与印象。"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资格来讨论什么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但无论谁来讨论这样的话题,都应该实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无独有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也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过去,记录了民族和国家起源、发展、兴衰的历程,记述了前人累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品读历史的过程便是对前人智慧学习的过程。岁月如河,时光如梭,我对文学和历史的痴迷,从没改变过。一书在手,上下五千年,天上人间,历史和现实,永恒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12S):44-44
读史有故事;中国农业社以爱对抗禽流感;世界是美好的;如此日本人;揭开新疆历史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7.
许汝贞  魏鹏 《兰台世界》2006,(22):45-46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中华书局出版的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校勘的《读史方舆纪要》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8.
新书预告     
《全国新书目》2008,(19):76-77
《读史别裁》张耐冬著哈尔滨出版社估价:28.80元本书将中国历史视为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溯流而上,探其本源,让读者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孕育、发生、成形的全过程的脉络认识得更为清楚。在读史的过程中,确立一个坐标系,然后在上面找出当代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其实是读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习骅博士所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以“制度”为内在线索,生动讲述了历史上值得思考的人物故事,并结合现实,以古鉴今.该书思路清晰,问题意识突出,观点推陈出新,再加上文字风趣,故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斗争与深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是一本“料足味美有嚼头”的读史感悟.  相似文献   

10.
林东林 《出版广角》2011,(10):15-17
都说太平之世多读史,大众爱读什么,出版也就扎堆什么。自阎崇年开讲民间说史,当年明月底定中原,易中天最后一举收官以来,通俗历史写作开始登上大雅之堂,与权谋、官场、故事合力围剿读者,先后引领了近十年写史热潮。这股历史热,纵然有写作手段上的革命,得力于民间研读的传统,但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读史的粉丝时代 从阎崇年、易中天开始,中国读史热,已经进入了粉丝时代.而于丹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读者粉丝的狂热.  相似文献   

12.
“演义”热而不是“史”热好像每年人们都能发现或制造出出版界有种什么“热”,过去的一年大概就是“读史热”了。但是说实话,或许的确有“热”,但却不是真在“读史”。现在所谓“读史热”中,我觉得史的意义、史的价值或史的分量都不够。  相似文献   

13.
何光岳一生专心致志读史、精心劳作著史、不畏艰辛觅史、豁达远怀存史,已成为"著作等身"的史学界之骄子,闻名遐尔的历史地理学专家.然而,他对档案的认知独具慧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4.
读史可以明鉴.如果你懂得清晰的新闻传播发展脉络对于提高自身新闻学养的重要性.这本书将是你的好助手。该书是作者在多年给新闻硕士生讲授世界新闻史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世界新闻传播的宏观历史.也有各大洲或大的区域内各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唐启坤 《大观周刊》2013,(4):233-233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很好素材。我们如何才能上好历史课呢? 首先,要上好历史课,必须先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16.
李毅 《大观周刊》2011,(28):122-122
“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今中外大多有远见的人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江泽民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对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由浅戋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可见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历史教育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很不乐观,甚至可以说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本文以我20年以来的高中历史教学经历从中学历史教育必要性、现状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军事家,且是一位图书编撰家。本文论述顾祖禹在图书编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着重分析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在图书编撰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侯绍裘(1896-1927),字墨樵,1896年6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今属上海市)。四岁读私塾,13岁进华娄高小,17岁考入松江的江苏省立第三中学。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爱读史,崇敬民族英雄。1918年8月,侯绍裘  相似文献   

19.
历史能否重现?在影像里如何表现历史?这些问题经常会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被提及.由于历史文本在转换为影像本文时要受影像记录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得影像文本在表现历史时必须面临历史事实与摄像机记录特点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对影像文本记录历史文本时的不同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梳理,从"还原真实"、"接近真实"、"创造真实"等几个层面概括了影像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就这几个层面比较典型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有着特殊意义,写史、读史、讲史一向是我们民族深入大众的爱好。即使在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学也一直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只是最近才被经济学和法学这类很实际的学科夺去风头。即便如此,社会上“自发”喜爱历史的人还是相当多,从近年来各种通俗历史作品长期盘踞排行榜的现象就可见一斑。只是这些无论戏说还是正说的历史“演义”,不仅准确性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