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什么让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激动不已? ——“超级女声”评选活动的一炮打响。——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超女”的一夜走红。——“玉米”、“盒饭”、“凉粉”等“粉丝”队伍的一路壮大。“超女”的火爆印证了“超级”的时代新概念:超级“民星”、超级包装、超级规模、超级运作、超级粉丝、超级经济效益……这一切都带给人们“超级”新鲜的时尚感受。当许多青少年还沉浸在去年“超女”的亢奋中时,2006 年“超级女声”已经拉开了新一轮的眼球大战。面对扑面而来的“超女”风暴,有辅导员在思考:在“超女”不同年龄层的众多追随者里,有多少我们的少先队员? “超女”为什么如此深受他们的喜爱?它在孩子中间产生了什么影响?少先队活动应该如何吸取、借鉴“超女”比赛的时代元素,让自身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玉米”、“凉粉”两大阵营的摇旗呐喊,为超级女声的舞台营造了热力四射的强烈氛围,同时,也给我们的语言视界增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玉米”谐音“宇迷”,即指“李宇春的歌迷”,“凉粉”谐音“靓fans”亦即“张靓颖的fans”。“迷”和“粉”都是fan(s)的翻译,“迷”是意译,“  相似文献   

3.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镜头一翻开一份晚报,“PK”一词竟用在了政要论文中去了,一眼看去还以为说的是大热的“超级女声”呢!镜头二“超女巡回演出,看了吗?”不觉间,“超女”的新闻时不时地占据了媒体娱乐的版面乃至不少青少年的生活。镜头三2005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上了《时代》周刊封面,一时风头无二。“神舟六号”成功返航回家,网上的论坛还登有李宇春的题词祝贺!……  相似文献   

4.
那一场排山倒海的秀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曲终人不散,“超女”情未了,疏胡在编 辑这期稿子的时候,“2005超级女声唱游中国巡回演唱会”正在广州如火如荼地进 行,“超女”“粉丝”们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以前,李宇春、张靓颖也先后签约娱乐豪门。 “超级女声”从大众音乐秀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誉者众,毁者也不少。但不管怎样,在 这个2005年的夏天,曾经有一个叫“超级女声”的节目让那么多的人疯狂过、感动 过、梦想过、思考过,也许,这已经足够。我们关注她们的同时祝她们一路走好! 超女“想唱就唱”,我们“想说就说”。毕文等同学将获得由中信出版社赞助的图 书《我为“超女”狂》(销售热线:010-85323366转8032),感谢你们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神行太保:二零零六,一展歌喉!上一期《海报风潮》的报道,勾起了同学们对去年那场“超女”大赛的回忆……杨紫金:湖南卫视“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播出后,受到了我们班同学的热烈欢迎。班上的同学都争相购买“超女”们的粘贴画贴到自己的课本、作业本、床头、书包上,甚至连老师的讲台上也被我们贴了不少,一切可以贴的地方我们都不会放过。同学们通常会拿着自己崇拜的对象(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的酷像高喊:“我是玉米!”“我是笔迷!”“我是凉粉!”“我是盒饭!”我也不例外,我疯狂地崇拜我的偶像——2005年“超级女声”总冠…  相似文献   

6.
歌声。尖叫。摇摆。呐喊。眼泪。笑容。捶胸顿足。欣喜若狂。这个原本可能平淡、炎热,郁闷的夏季,因为有了超级女声而变得活色生香起来。每个星期五晚上,从青春少年到白发智者,无数电视观众都以翘首期盼的姿态等待一场精神的盛宴。超级女声到底用什么触动了越来越挑剔的电视观众的内心,让那么多“玉米”“笔迷”“凉粉”“盒饭”等为之痴狂?超级super,超级女声正是以show(展示)、universal(普及的)、personality(个性)、emotion(情感)、rival(竞争)为主打魅力,构筑了一个展示个性的超级舞台,打造了一群原本平凡的超级女生,掀起了一场全民参…  相似文献   

7.
钟蔚文 《考试周刊》2011,(70):40-41
2005年的"超级女声"席卷中国大地,有一个词也火了一把,就是英语大写字母PK。PK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PK包含了两个英语单词Player和Killing,最初来源于网络电脑游戏,指的是游戏双方你死我活地争斗。所以PK这个词被用来指"超级女声"选手之间的残酷淘汰。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9.
超女既出,万人空巷。2005年的夏天,“超级女声”无疑成为中国最热的娱乐节目,而且其热力至今不减。据主办者称,“超级女声”是由湖南传媒打造的选秀节目,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栏目的短信和各类广告收入以亿计。我在百度网输入“超级女声”,找到相关网页约600余万篇。在8月26日超女冠军决赛中,全国观众短信票数总量达到了8000余万票,也就是说,那天fans们为了这场娱乐盛宴抛出去了800多万元人民币。在比赛期间各大城市的街头都有很多粉丝们为各自的超女宣传,拉票,在长沙,有人为了给李宇春投票竟然花费50万元,…  相似文献   

10.
说“超级女声”引得万“生”空“校”,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个电视娱乐节目声势浩大,人气旺盛,女生趋之若鹜,引发了全国性的“超级女声”狂潮却一点不为过。纵看“超女”以及她们“Fans”的身份,大多是在校学生。在“超级女声”面前,教育者该反思什么……程远平:“超女”带来的思考“超女”节目目标明确,是梦想迅即实现的舞台。不能成为总冠军,成为区域冠军也不错,不能成为区域冠军,成为县市王者也光荣。这个短时间内就能实践“努力就能成功”真理的舞台,符合年轻人的心理。这就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超女语言”和“超女言语社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超女语言”指的是与“超级女声”节目相关的流行语,“超女语言”的使用群体有着普遍的心理认同,并保持着长期的言语互动,他们构成了“超女言语社区”。而“超女言语社区”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超级女声”节目的传播。对“超女言语社区”这一特殊言语社区案例的讨论有助于言语社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超级女声”节目传播和运作模式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2.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是“超级女声”的宣言。今年夏天,在炎热的天气下,比太阳还热烈的是“超级女声”的PK大赛,从全国几大赛区数以万计的参赛选手中,通过现场的歌艺竞技,“海选”出各赛区的前三名,再在综合比赛中通过淘汰制,层层选拔共决出5名选手,通过5进3,3进1,最终决出冠、亚、季军。以往的歌唱比赛也举办过不少,多是以评委的分数定胜负,而“超女”的结果,终以歌手“粉丝”的投票多少决定,因此引起了各大歌迷阵营上街拉票、电脑拉票等等的民主大战。一时间烽火连营,一家庭也分为多个派别,甚至家庭统战的气味也十分浓烈。万人空…  相似文献   

13.
狂热数月的“超级女声”使得炎热夏季热浪滚滚,持续到年底仍余温不减:“超女演唱”会从国庆开始横扫全国几大城市;冠军李宇春上了美国一周刊的封面;又有消息说“超女”要上春节晚会……“超级女声”已经不只是一个娱乐节目,它侵入了生活,唤醒了参与,影响了社会,我们之所以避过了评论“超女”现象的高峰期,远距离看“超女”,是想让冷静后的你增添一份理智与成熟。  相似文献   

14.
“超女”结束了。从去年的“超级女声”火爆之后,17岁少女张含韵虽然只是季军,但她凭借一曲《酸酸甜甜就是我》成为“平民天后”,引无数少女“竞折腰”。而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横扫神州大地,伴随着全国各路媒体全面的跟进报道,这场平民造星运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超级女声”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它所倡导“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给中国娱乐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国人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6年“超级女声”已经开唱了,这个夏天因为有了“超女”,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王颖 《中国培训》2006,(12):40-41
伴随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横扫神州大地,对其大力鼓吹者有之,极力攻讦者有之:一方面,民众热爱它,这有每周百万条短信投票为证;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拒绝它,有各种的言论屡见报端。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大声呼喊他们的偶像,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作为一个历时半年、辐射近半个中国、牵动亿万民众之目的“大事件”,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也许大多数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超女现象的结果、意义、影响等等方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剖析其成为热点的原因,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PK”这个词也变得家喻(yu)户晓(xiao)了。在“超级女声”节目中,“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pin),最后一个人胜出,另一个人淘汰  相似文献   

18.
热热闹闹的2006“超级女声”终于结束了,但是一场关于“超女”的PK大战,却在同学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之间“打”得如火如荼。“维生素”、“飞碟”、“雪梨”……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他们背后站着的可是一大帮忠心耿耿、执着无比的级粉丝哦!许多同学也成为了其中的生力军!看超女的比赛、为喜欢的超女投票,成为了他们的“心修课”;“超女”的喜、“超女”的忧,成为了测量他们心情的晴雨表。但是,这些“超女”的小粉丝们却不得不面临一个令他们关疼的大难题——怎么爸妈老和“超女”过不去呢?限制自己看电视,不准自己买“超女”的海报,更反对自己为“超女”投票……难道喜欢“超女”就这么罪大恶极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PK”这个词也家喻户晓了。在“超级女声”的节旧中,“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随着‘超级女声’比赛的日益白热化,每次比赛中的PK环节都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观众中的一种声音, 且越来越响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遍了全中国,人们周五晚上看“超女”,茶余饭后评“超女”。传播学学者从中看到了中国娱乐节目的民主化,商家盯上了“超女”运作模式产生的无限商机,社会学家则认为李宇春、周笔畅们的脱颖而出是“跨性别主义”的胜利……你家的孩子是哪位“超女”的“粉丝”?她自己想当“超女”吗?为人父母,面对孩子闪烁着兴奋和羡慕光芒的眼睛,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为人父母者们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