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美学思想体系是康德思想大厦的基石之一。在《判断力批判》理论著作中,其从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维度厘清了审美判断的界定:从质上讲,康德美学思想认为鉴赏判断的审美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是经验与理想审美的二元构成;从量上讲,审美不凭借概念而属于普遍令人愉快的,是目标与过程美感的统一体;从关系上讲,美的判定仅仅是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从方式上讲,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这种必然是建立在人都有“共通感”这个前提上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美的,如果它看上去同时像是艺术;而艺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在我们看来它又像是自然时,才能被称为美的"[1]149。这是康德对其艺术观的集中表述。虽然它鲜明地指出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的亲密关系,然而,其涵义却隐晦含混,几近于同义反复。但至少它隐在地指出了一条理解的线索,即对康德的艺术观的理解,必须首先从其美学思想入手。一、主体性美学与其难题在对美的分析中,康德明显游移于两种不同的立场之间。一方面,在关于美的质、量、关系、模态四契机的说明中,康德明确肯定了审美的愉快与对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读康德《判断为批判·美的分析》的一则笔记。仅就“美的分析”部分内容中康德提出的三项鉴赏判断界定,即鉴赏判断是“主观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和不准有“概念”介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力求找出他的界定值得肯定地方,又要说明他的界定由于受到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制约,存有极大的致命的局限性。正是这后者,成为康德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审美无利害性”是康德作为“质”的契机来规定美的。它不仅在“美的欣赏”层面上与“量”、“关系”、“模态”三大契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且还在“美的创造”层面上与艺术创造的自由有着内在的联系 ,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康德美学理论的深刻而又独特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5.
康德继承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强调鉴赏判断(审美判断)的经验性质和普遍性。但与前辈不同,康德强调主体当下的审美无利害,即审美是不凭借任何利害关系,仅凭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对对象所作的判断,这一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审美无利害关系思想成为唯美主义及其他很多现代美学、艺术流派的直接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6.
康德从质、量、关系、情状四个契机对美进行了分析,得出鉴赏是关联着想象力的自由的合规律性的对于对象的判定能力,从而构成主体心意诸能力中的想象力成为产生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又自由即美,美即游戏,那么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即美。本文试图以康德的审美四契机为出发点来进一步论证其美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观点。  相似文献   

7.
康德批判鉴赏判断力的逻辑思路是:第一,鉴赏判断的性质(四契机说);第二,进行鉴赏判断的依据(审美的规范观念辛口理性观念);第三,判定鉴赏水平高低的标准(对美是否有智性以及经验的兴趣);第四,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道义诸观念的演进辛口道德情感的培养)。“质料”并不等同于“内容”,因此康德所谓的“美不关涉质料”(即我们常说的“美在形式”)并非“美不在内容”,所以“美在形式”与“美是道德的象征”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自由”的内容和“必然”的形式,表现出审美判断的目的的关系。康德从批判鉴赏审美不联系任何概念、无利害感的关系出发,指出审美是客观的无目的和主观的合目的的统一,并且分析了美的种类,从依存美上升到了理想美,明确美与道德的关系。进而言之,康德正是对这一二律背反命题的论述中说明审美判断的实质,为现实的人寻求“归宿”。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读《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第二则笔记。是继第一则笔记之后,对康德提出的第四项鉴赏判断“只应涉及形式”,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它的理论上残缺,指明他论证过程中的偏颇和固执,进而说明康德美学体系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0.
鉴赏判断是康德审美分析的逻辑起点,由鉴赏判断引生的几个美学命题是现代派文学生成的内在精神契机.康德的美学命题为文学走向自律提供了哲学依据,使文学本体论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这些命题由此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1.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孟子美学抓住美的愉快本质,不仅深刻剖析了感官美、形式美,而且深刻揭示了理义美、道德美:不仅指出了二在快乐感觉上的相通性,而且提出了“充实之为美”这个道德美命题,体现了儒家美学对道德美的偏尊,奠定了后世儒家以“载道”为主的道德美学主潮。此外,他对味美说的论述,对共同美的揭示和对审美接受中“以意逆志”现象的剖析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阐述康德“美的分析”四契机论中如何体现出其调和感性与理性、美学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理论意图 ,对其美学理论的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康德的纯粹美和依存美出发,阐述了康德把“美的理想”确立在依存美上,进而论述了“美的理想”与经验范本的区别和内在规定性,同时,也论及了“美的理想”对美学发展和艺术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扬同学: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讨论美究竟存在于哪里。这在美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美学研究的历史中曾经为此发生过许多次争论。有的人认为,美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向客观事物的投射。他们的理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本来不一定美的人在情人的眼里却是美的,这说明客观对象不一定美,美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把这类观点概括为“美的主观说”。而与这种观点对立的一派观点是,美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美只是对现实事物存在的美反映的结果。他们的理由是,有一些事物任何人都不会说它是美的,这说明美是有客观规定性的,并不是主观创造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见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用康德"美的分析论"来完成对电影《美丽心灵》的鉴赏。把康德的美学思想和电影扯上关系,这恐怕是他难以想象的、更难以赞同的。但电影在如今已早已成为一门艺术,对电影的鉴赏自然也可以归入审美鉴赏中。严格说来,只是用康德美学来论证这一对象可以列为美学鉴赏对象,同时也阐明对这部作品的观看也可以算作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现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徘徊——康德纯粹美与依存美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美学思辨始终围绕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展开。首先康德从定义、对象以及各自的价值与困境上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他也重视二者的关联,这种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二者具有关系的同一性,即在同一对象上纯粹美与依存美可以得到统一以及二者具有一致的根源与基础——“合目的性的形式”。第二,康德的美学思辨已内涵有辩证转化的因素,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纯粹美与依存美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