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众多诗人借助诗歌传情达意,或言志,或抒情.但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曲笔.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有时移情于景,有时也会运用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2.
秦桂兰 《语文天地》2011,(17):37-38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写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笔,虚设对方对自己或思念或期盼或焦虑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换言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在表现思亲怀友之情或背井离乡之意时,不直接写自身却从对面落笔,别出心裁地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婉曲含蓄,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之为"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也叫"一笔双写"."主客移位"其实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即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4.
学生写记叙文,有时写到对师长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常常爱直抒胸臆,也就是从自身写思念对方的表现,若一味用这种写法,文章就显得缺少变化。如果换个角度来写,不只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且还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就是说,以人衬己,这样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唐朝诗人王维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到:“独在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品读关于思乡的诗歌,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2.分析诗歌不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抒情形式。3.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1、2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把"乡愁"诉诸笔端,无论是忧伤、悲痛,还是哀叹,都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的回归。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连续两年古诗词鉴赏都考到了通过设想对方思念、牵挂远游在外的自己来表达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委婉含蓄,极富情致。对这一表达技巧,我们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列举典型例子并分析其特点,使大家了解其使用情况,以  相似文献   

7.
对写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抒情技法。所谓“对写”,指的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想,虚设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地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对写法,据笔所知.始见于《诗经》,习见于唐诗宋词。运用此法,可收一石二鸟之效,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地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意境。下面,试撷取几例优秀诗作,谈谈对写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对写法"被古代诗人用得尤为频繁。抒情主人公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想象,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对写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艺术手法,叫“对面著笔”,又称“反客为主”——把客体(对方)当主体描写。诗人在抒写思乡怀人之情时,不说或不仅仅说自己怎样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怎样思念自己,借助想象,对家人进行描写,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切。这种手法,古人称为“对面著笔”。具体摘取几例分析,以解读者之惑。  相似文献   

11.
乡愁四韵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家书谁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思"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思乡诗句汨汨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暮春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都牵动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挥洒自己的诗情。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是秋夜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诗人不禁"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由"望"而"思",俯仰之间尽显愁思。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诗人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让我们想象吧。  相似文献   

12.
<正>"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  相似文献   

13.
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采用一种独特的构思方式,通过转换角度,将真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它不是直接写主人公的心理行为,而是从对方的角度来反向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也称做主客移位,移情于景,移情于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在“离别”、“相思”之类的题材中,常常会碰到诗人在写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时,不直接写自己的思情,而是从对方落笔,通过写朋友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自己对朋友和亲人的思念的情形.诗人的这种手法可谓之以“人思我”写“我思人” 的揉直使曲抒情法.追溯起来,这种方法早在《诗经》中就已有运用,并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如《诗  相似文献   

15.
读张籍的《秋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不由人不思乡;品张籍的《秋思》,不由人不怀亲。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诗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预设以下三个连续并带有因果关系的问题:问题一:诗人为什么"欲作家书"?诗情分析:诗人思乡因"洛阳城里见秋风"而起,这其中的"见"字平淡而富有内涵,留给读者异常丰富的暗示和联想。诗人  相似文献   

16.
文王音 《学语文》2008,(3):37-37
古人吟诗作词,常用婉转之法。用婉转的方法抒情,有种种变化,其中一种是通过想像。从对方着笔采曲折地表达。在思乡怀人的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想像,从对方着笔,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婉转曲折,深沉动人。  相似文献   

17.
徐杰 《现代语文》2007,(2):23-23
思乡怀人,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而良辰佳节往往更能引发诗人这种绵绵愁思。有趣的是,在这一类诗歌中,古代诗人常常采用“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清·蒲起龙)的“对写法”,来传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对写法,化直而显为婉而深,辞情凄婉荡动,笔法曲折空灵,使“佳节思亲”这类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诗词中,鸿雁是表达征人和游子思乡怀人情感的主要意象之一,诗人从鸿雁的不同特征人手,灵活取譬,以景结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思乡怀人的名句,可谓是妙趣横生,摇曳多姿。一、以雁足传书寄乡愁之浓(1)不见乡书传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唐]王涯《秋思赠远》)(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第(1)句"不见乡书"与"惟看新月"对举中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向往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一个"惟"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第(2)句写道,诗人在放舟绿水南行之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不禁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第(1)、(2)句都借雁足传书的传说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二、以雁阵字行写乡愁之切  相似文献   

19.
北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别词,但却写得谐谑风趣,别具一格。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有一种“怀人”的作品写法很婉曲,明明是游子或思妇怀念对方,却写对方思念自己,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也使作品既情致流转,波澜起伏,又委婉含蓄。如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主要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但诗的开头却反客为主,以虚代实,不直接写思妇如何思念游子,却想象客游在外的丈夫因思乡念家而愁肠九曲。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主要写远行在外的旅人对家室的思念,下片却写旅人想象中家室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相似文献   

20.
意象,含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艺术形象分事象和物象,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固定的关系,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意象可使诗词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