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沈从文的理想中的人生,是他用《边城》演绎和诠释的人生态式。这种人生的构想基于他故乡真实的生活,同时渗透着理想化的生活构建,亦真亦幻,以清丽的文笔和优雅的意韵为我们展示出一幅陶渊明“桃花源”式的生活画卷,令人对那种寓言式的返朴归真的生活与人生充满无限的向往。小说《边城》的人生形式首先表现为“真”,人格的“真”。这种人格的真来源于自然之“真”。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既是故乡的缩影,又是他心中构想的优美的生活生态。他对恬美纯净的自然有…  相似文献   

2.
前世今生     
是否可能有前世今生?以科学的眼光来看是没有的。然而三毛笔下的“前世今生”如此美好,我宁愿相信她有那样的前世。三毛的今生可算是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算一个“活着”罢了。而亲人的离逝,无目的远行的悲痛又怎么可以形容得了?只希望过上《前世》中“印第安女子平凡的一生。”说平凡确也是平凡,就像一个平和的故  相似文献   

3.
《边城》所表现的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是一种古朴而又清澈透明的 ,象征着“爱”与“美”的生活方式 ,表现着对人性与自然的尊重。而在沈从文这一用心弦弹奏的乐曲中 ,“自然的女儿”翠翠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恋情又构成了这一乐曲的主旋律。事实上 ,在《边城》中 ,与其说作家在歌咏一种圣洁凄美的爱情 ,倒不如说是借爱情歌咏一种晶莹透明的人生形式 :人活着不是为了满足种种物欲 ,不是为了做世俗的奴隶 ,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建立在和谐人际关系上的 ,充满着爱与美的内心和谐。对这种理想人生形式的追求体现在边城人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所以他提倡人生艺术化,即要求人们过“本色的生活”;能充分领略生活的乐趣和富有情趣;同时具备真善美;并且不唯理智。在他看来,实现人生艺术化的方法主要有:要顺从自然,要“尽性”;要多活动、多读书;对实际的人生要有超脱的态度;要辩证地理解人生和现实的缺陷;要善于欣赏生活。朱光潜先生的人生艺术化思想的淑世目的在于:拯救时弊,改造社会;为了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关系;为了使人们过严肃而豁达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本质是无是空,人也是如此,唯有灵魂不灭。佛教宣传人生皆苦,今生今世无有幸福,幸福只存在于彼岸世界,而彼岸幸福是因果报应的结果。人们必须忍受一切苦难,消灭肉体自我,经过一世又一世的转世轮回而最终成佛。这样,佛教否定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泯灭了人们对今生今世幸福的追求,使人们成为它的精神奴隶,客观上充当了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厦大附中”)首先是一所学校,也是一种文化,对于很多在厦大附中学习和生活过的“附中人”来说,它也是一个温馨的“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是一种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但我想说,厦大附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生活方式,也即附中人不仅能从哲学层面上在附中养成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这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信心百倍,而且在面临具体事件时,厦大附中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它将使我们面临具体困难时游刃有余。态度决定一切,而生活方式就是人生画卷,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生活,相信是不少玩家所期望的一种生活状态,但现在来看除了网络游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玩家的状态以外,似乎没有一种更好游戏能与之替代。而像《虚拟人生》和《摸拟人生》恰好满足了玩家的这部分需求,如今《虚拟人生》已经发展到了3代,不知何时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9.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一篇课文。文中主要描绘了作者曾经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的生活,借助“故乡”具体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句和内涵两两个方面阐述《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教学角度。  相似文献   

10.
“人生就像一场戏。”是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充满喜、怒、哀、惧的生活。那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不能回答,你就不能感到生命的重要。所以,你应该认真思考你的人生目标,为之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渗透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价值,对人的精神成长、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语文问题,同时也是德育领域内的问题。要分析作文教学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作文的本质首先要有精到的把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作文有着深刻的见解:“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见,写作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生活实际的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人生目的的工具,对于人们来说,它就是简单实在的现实生活;它平凡而又…  相似文献   

12.
《边城》之美。不独在湘西风光、民俗人情,更主要的是它呈现了一种优美的人生形式。人生.有多种形式:幸福的,苦难的;高尚的,卑下的;优雅的,酷烈的。人生形式的不一代表了人与所处世界关系之种种,而《边城》呈现给人们的,正如作者沈从文所说。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广袤的生活场景,而生活又用自己的不成文法则支配着人类。瞿秋白在《赤都心史·序》中说:“人生的经过,受环境万千现象变化的反映,于心灵的明镜上显种种光彩,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昂沉郁。”这是因为“世界是现实的,而人是活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里,从幼稚走向成熟。风风雨雨几十载,既有青山绿水的应接不暇,也有凄风惨雨的潇潇而下。法国作家雨果说:“人生至高的幸福,便是感到自己有人爱;有人为你是这个样子而爱你,更进一步说,有人不问你是什么样子而仍旧一心爱你。”历史将演绎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难忘的剧情,如诗如歌,如诉如泣……其中,关爱人情,关爱人性成为社会美德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相互对话、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得到了提升,儿童获得了精神的成长。这是一种根本性的、本源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本体、更为全面的教育,而非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因果_色空_宿命观念与明清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子云说,《金瓶梅》的故事结构是建立在因果论上的,但人物设置却建立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因果论讲的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今生际遇乃前世行为的结果,而来世的祸福,要看今生所积的善恶,于是,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就是关汉卿杂剧《裴度还带》里所说的:“虽然相法中如此断,也看人心上所积”).宿命论讲的是:“定命必本宿业”,人生的凶吉穷达,皆属命定,然则个人的努力将无济于事.显然,对于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杨绛夫妇共同的人生经历与理念使其小说颇具互文性。对应《璐璐,不用愁!》,《纪念》作为相隔十年的回应,创作上别有指归。两文呈现了两种婚恋生活的形态与结果,而后者在思想意蕴、故事情节与人物构设上与前者交错呼应。互文关联使得前者的故事在后者中创造性地得到了延续和新的探索与演绎。  相似文献   

17.
当20世纪即将徐徐降下帷幕的时候,一批个人交口称赞的力作面世了,在纯文学相对寂寞的氛围中,给我国当今文坛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的机遇与大时代的文化背景下“破土而出”的。小说的美学价值在于将悲剧人物、悲剧事件,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扣、一滴水珠予以展现,艺术地折射了历史的生活,给现实生活的人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小说因其“在美学上很深,在精神上很大而成为《李自成》之后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又一扛鼎之作,是《李自成》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不…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小说以叙写世俗琐屑的生活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而被读者所知.而作为新写实小说家池莉以平民化的立场和一种芸芸众生的眼光在她的“人生三部曲”中,将一些人皆身历、人皆心受的琐屑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人生过程罗列出来,使之与生活的状况相接近.其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烦恼,但在烦恼中又自有解脱之法.她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认同现实和接受现实.  相似文献   

19.
汪嵘 《文教资料》2013,(4):10-11,17
梭罗的《瓦尔登湖》描绘了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通过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实践揭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人人都过有着节制的生活,并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约束人们的不是法律或制度,而是“更高的规律”,这“更高的规律”既在一切事物之上,又在一切事物之中,它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感到宁静与幸福。在这个理想境界中,精神是人的本质,自由成为生活的意义。《瓦尔登湖》对追求生活真谛的读者而言,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作家设喻的眼光从局部扩至篇章,使比喻成为整个艺术构思链条中的一环时,创新思维之花便在这里绽开。一、喻居首尾。《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落笔就设喻点题:“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尾处把读书和“读”社会人生结合起来又设一喻:“……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通啊?”首尾两喻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作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