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清末中日两国同时开始引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但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科技发展的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这种差异是由两国国家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并导致不同后果。通过对1840—1911年间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比较,从两国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各自所持有的对外科技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关系,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之前,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从教育的视角来看,魏源所著的近代地理巨作<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经历了迥异的传播过程,而这一现象揭示出彼时两国在精英教育和社会认识上的明显差异.正是中日两国在教育发展状况上早已存在的落差,决定了之后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起点与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代沿海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开发成为东北亚地区早期现代化的滩头据点,并由此辐射内地,带动了全局的发展进程。中日两国开埠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中日两国现代化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状态中求得发展进步,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中国惟有自主开放才有走出一条独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印度同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历史渊源流长。两国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两侧,其文明亦肇基于斯,犹若两个灿烂的星辰,照耀人类走过了曲折的文明发展之路。两国亦共同经历了近代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强烈冲击,"被动"转型,以适应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过去时段的历史发展还是现在时段民族与文化的复兴与重塑,两国都有着极大的比照性,本文试在比较的视野下对两国的文化变迁与民族和谐做一个浅薄的对照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国则花费了100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司法主权独立。近代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始终是以修改、直至完全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撤废过程、撤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修改领事裁判权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中国与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立法思想、过程度结果的比较,探析造成近代中日高教发展悬殊的原因,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日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两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效果来讲,日本近代留学教育远远优于清廷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本文试从两国发展留学教育的背景、指导思想、实际措施等方面,对两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礼”与“忠”、“孝”与“和”、“名”与“实”三个角度对中日近代化进程中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对比。大体上说,中国的儒家思想以“礼”为核心,日本则以“忠”为核心;中国人主“孝”,日本人重“和”;中国儒教务“名”,日本儒教务“实”。这些差异对中日两个民族的处世态度和两国的历史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都是在西方列强的炮舰逼迫下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的。面对着西方列强,为了维护新生政权,两国政府虽然都采取了“海禁”“锁国”的外交形式,但其本质有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两国近代化的不同进程和不同的结果。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