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它艺术形式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本篇论文着力于李白游仙诗与郭璞游仙诗之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这两个方面探讨李白游仙诗对郭璞游仙诗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丽萍 《文教资料》2008,(18):11-13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诗型,在其承继和发展过程中,曹植和郭璞是两座不可忽视的重镇.本文对二人游仙诗进行比较研究:曹、郭游仙诗同是抒写胸中牢落的作品;曹植游仙诗个人色彩浓重,而郭璞则突出了他对俗世的关怀;从曹植到郭璞,游仙诗中的宗教气息越来越淡漠,出现了"人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郭璞与潘岳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诗歌都具有绚丽轻快的风格上,还体现在其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上。郭璞更是以飘逸洒脱、辞情慷慨的游仙诗在玄风靡靡的中兴时代卓然独立,钟嵘赞其为"中兴第一"。郭璞的游仙诗不只是单纯地咏仙求长生,而且是通过"游仙"来抒发其困顿不得志的抑郁之感和愤世之叹。  相似文献   

4.
刘启云 《培训与研究》2001,18(3):10-13,23
发轫于秦皇汉武时的以求仙长生为传统题材的游仙诗创作,在魏晋之世有了很大发展,其创作意向、审美情趣、艺术追求都有了崭新的东西。曹操、曹植、郭璞的游仙诗具体体现了这种变化:曹操是以出世的题材写入世的情怀,曹植则以游仙的题材表现现实人生的不平与悲苦,郭璞则以山林为蓬莱。  相似文献   

5.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诗型,其源于先秦,兴盛于魏晋。生活于两晋之交的郭璞为这一时期游仙诗之集大成者,并以19首《游仙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第一位以游仙诗而名世的诗人。郭璞《游仙诗》(其五)显在以游仙为名,追求高蹈隐逸;潜在则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抒发其坎壈之怀。出身寒门的人生经历、忧生患时艰难时代的压制及诗中隐含的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忧患感伤,均是郭璞在《游仙诗》(其五)中抒发坎壈之怀的缘由所在,诗中显在的游仙终无法掩盖其潜在的坎壈咏怀主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游仙精神的传统发展过程、深入分析李白游仙诗的神仙世界,来探讨游仙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以及李白对游仙诗的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郭璞《游仙诗》并非单纯地游仙或尚玄,而是在更为深厚的思想内涵中表现为二者的交融,游仙与尚玄都是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咏怀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入高中课本并被作为基本篇目已有多年,对它的研究也已相当深透。这里我只提出几个小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游仙诗 《李太白全集》(清人王琦注,中华书局出版)序言正确地指出,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这一点,教材与教参都没有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说,游仙诗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此说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并没有把这类诗的本质特征充分揭示出来。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卷二十一游仙类中收录了晋人郭璞的《游仙诗》七首,唐人李善注云:“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铼缨绂。”“滓秽”就是污秽,“锱铢”则为  相似文献   

9.
郭璞作为魏晋时期游仙诗的代表人物,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喜爱。李贺在他的基础上,将郭璞游仙诗的“坎壤咏怀”变为对幸福美好世界的追求,使游仙题材走向了世俗化,并在描写技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学的批评方法提及文学作品的三重空间:现实空间、想象空间、心理空间。诗歌中的现实空间,使得郭璞的《游仙诗》不仅脱离时代的玄风,挺拔有力,而且将游仙诗的成就推向了文学史的高峰;而从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的对立、统一、分裂,可窥见郭璞在仕隐之间徘徊不定无处安身的痛苦挣扎的心理空间。三重空间,分别涉及诗歌的主旨、艺术、情感,三个方面虽不全面,但亦是解读郭璞《游仙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环境,使文人在逃避现实心态的影响之下开始寻找一个寄托心灵的新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游仙诗的兴起和成型.嵇康的思想及游仙诗的创作实践,将游仙诗引导到一个新的境界.紧承其后,郭璞在其影响下创作的游仙诗,标志着游仙诗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唐代写游仙诗较多的诗人,其游仙诗继承了魏晋游仙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前人注意到李白游仙诗内容广泛,其意大都与政治失意、内心抑郁、忧愤难平有关.但如结合李白生平际遇研究便会发现,诗人不同的生活时期,其出处去就生活际遇的不同,其游仙诗的题旨与所抒发的感情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体诗移植成了游仙诗,为游仙诗高潮的最终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游仙情结是嵇、阮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感情的必然的逻辑发展和艺术升华。但由于嵇、阮的气质、性格不同,其诗作之抒情风格亦随之而异,这种风格上的差异鲜明地反映在他们游仙诗上。嵇、阮继承了屈原、"三曹"的优良传统,踵事增华,进一步密切了游仙与现实的关系,深化了游仙诗的抒情技巧。他们的艺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郭璞《游仙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而在中国游仙诗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游仙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样式,在东晋时期蔚为大观.东晋诗人郭璞一生儒道双修,他的绝大多数诗均以游仙诗命题.游仙是他身处乱世,欲仕无门,欲隐不甘的一种精神超越,游仙诗是他仕途念想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西晋郭璞的<游仙诗>的具体篇数和古文学史上的价值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几部高校教材中的说法不尽相同.经过论证,郭璞<游仙诗>应为二十一首,其中十篇较为完整,其余为残片.在文学史上与风靡当时的玄言诗是完全不同的,乃是"坎壈咏怀"之作,应与阮嗣宗之<咏怀诗>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17.
李向辉 《考试周刊》2009,(27):31-31
郭璞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创作游仙诗的诗人。其游仙诗在情感方面以抒发个人的“坎壤之怀”为主.以道家的“经术”之行为背景,在创作风格上则继承了阮籍、嵇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初唐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这一说法不能成立。郭璞是东晋人,其《游仙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汉魏诗歌相近,其诗歌精神实质是坎壈自伤,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兴寄托,抒情风格表现为激烈悲愤,这几个方面是对汉魏风骨继承与发展。《游仙诗》具备汉魏风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白游仙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李白游仙诗的内容,艺术性及李白游仙和出仕的关系,李白游仙诗有如下内容:对神仙无拘束生活的向往;表现采药炼丹、求仙飞升的内容;抒发对现实生活不满,揭露批判社会现实。李白不仅在内容上大大丰富了游仙诗的创作,而且在艺术上使得游仙诗向着趣味性的多元化转化。李白将强烈的出仕愿望和浪漫的游仙创作统一起来,借道教审美经验以游仙方式冲淡,宣泄,平衡了他政治失意后的心理挫伤。  相似文献   

20.
西晋郭璞的《游仙诗》的具体篇数和古学史上的价值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几部高校教材中的说法不尽相同。经过论证,郭璞《游仙诗》应为二十一首,其中十篇较为完整,其余为残片。在学史上与风靡当时的玄言诗是完全不同的,乃是“坎Lan咏怀”之作,应与阮嗣宗之《咏怀诗》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