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攫取有用资源,形成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服务于社会.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周进 《教学随笔》2008,(3):23-2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丰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那么,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笔者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了以下简单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已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索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研究的重点。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将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所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程体系中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课程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赵瑞  赵健 《教学与管理》2007,(12):141-142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不仅应是信息技术知识传递的殿...  相似文献   

12.
张腊梅 《学周刊C版》2011,(10):107-10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从探索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和注重学科整合等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玲 《成才之路》2011,(26):75-75
当今的学生要适应信息社会化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培养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能够在信息社会生存所必备的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学高考科目,学生并不重视,认为没有多大用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社会的加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下面就我校实际谈谈如何面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经过几年的摸索、探究.形成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刘晶 《青海教育》2009,(9):91-9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信息道德是指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能力是指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信息技术是人们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我国中…  相似文献   

20.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