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教教师 宋红卫 单位 大庆市第69中学 课时 一课时(45分钟) 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 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 一、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利用投影仪光源强、能放大的特点 ,可以增大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可视度。例 1 :《物理》第一册P93 页 ,实验《光的色散》图 6~ 2 6。这个实验往往需要在室外强阳光下进行 ,若在室内我们用投影光源代替太阳光 ,将此实验这样改进 :将投影仪打开 ,让光线射到屏幕上 ,然后手持三棱镜 ,将三棱镜的一个棱与投影仪的载物玻璃正中接触 ,我们在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例 2 :《物理》第二册《电和磁》P15 1页实验。改进 :将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 ,把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的玻璃上 ,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 ,打开投影仪 ,轻敲玻璃…  相似文献   

3.
利用投影仪光源强、能放大的特点,可以增大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相似文献   

4.
电流磁场实验的改进哈尔滨市第39中学校韩寅本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第四节中有奥斯特实验,即直线电流磁场的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实验。其磁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学生看不清。教者若将实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占用时间较长;若将演示情况用投影仪打到屏幕上...  相似文献   

5.
借助投影仪可把某些化学实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可见度,下面举例说明。1 金属钠跟水和乙醇反应快慢的比较 平时上课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比较这两个实验快慢程度,利用投影仪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是用两个培养皿置于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分别装上水和乙醇,然后将钠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合上投影仪开关,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比较其反应的快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几何光学部分都要研究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并要求能绘出光路图,要想完成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必须做好演示实验。我对这部分实验作如下改进:1用投影仪光源代替以上光源2制作显示光路的光路板。取40cm×20cm的废白铁皮一块,...  相似文献   

7.
刘雅妹 《物理教师》2003,24(1):33-33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 )第十六章第一节磁场、磁感线 ,该节以实验教学为主 ,其中有一重要的演示实验 :电流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电流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力极小 ,教材所示的实验装置 ,学生观察不到通电导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 ,有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 .实验可信度差 ,没有说服力 .为此 ,笔者研制了通电直导线相互作用演示仪 ,用它来演示电流之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的实验 ,导体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相当清晰 .经过实物投影仪或普通投影仪投影后 ,全班学生都能看清 ,…  相似文献   

8.
唐柏忠 《物理教师》2006,27(2):8-38,41
本刊2005年第3期刊登了《“明暗条纹”的成因分析》(简称《原文》)一文,用投影仪显示发波水槽的水波实验,对于屏幕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原文》的解释也有不妥之处,现在此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执教教师 ┃ 宋红卫 ┃ 单位 ┃ 大庆市第69中学 ┃ 课时 ┃ 一课时(45分钟) ┃┣━━━━━╋━━━━━━┻━━━━┻━━━━━━━━━╋━━━━━╋━━━━━━━━━━┫┃ 教材 ┃ 江苏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 ┃ 教具 ┃ 计算机、投影仪 ┃┗━━━━━┻━━━━━━━━━━━━━━━━━━━━━┻━━━━━┻━━━━━━━━━━┛一、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1 利用投影仪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 在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时,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因手电筒光线较弱,照射范围狭窄,学生不易明显看出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我把手电筒改换成了投影仪,事先我准备一张与投影仪台面大小一样的纸板,中间开一个适当的正方形,让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反光镜后刚好比地球仪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的实验设计无可非议.但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教者所虑有以下几点:1.观摩效果不理想;2.常用的U型磁体两磁极间开口距离较大,强磁场的建立有困难;3.轨道的平整度要求高,稍有不慎极易破坏轨道的平整度.基于上述考虑,我运用投影成像技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是能直接在投影仪上进行演示的模型的分解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用多媒体投影仪做系列光学实验的具体办法,构思新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铁》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一节内容,做好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各实验的颜色变化,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实验一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1.实验主要仪器①培养皿(中间用蜡烛分隔成两部分),②投影仪。2.操作①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调好投影仪焦距,将影像投放在屏幕上。②取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右边,氯化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左边,使之形成一薄层。③用胶头滴管取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氯化铁溶液中(即培养皿的左边),注意…  相似文献   

16.
郑雄 《物理教师》2005,26(3):37-38
在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师常采用“用投影仪显示发波水槽激起水波发生干涉和衍射”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一次听课时发现这位教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屏幕上所出现的“明暗相问的条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却出了问题,课后笔者同几位教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用多媒体投影仪做系列光学实验的具体办法,构思新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二课“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常规教学一般都是选择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但碰到阴雨天气往往无法进行。我在教学中,当碰到此类情况时,用投影仪来做实验,效果更佳。a.实验仪器和材料。①投影仪一台。②大小与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完全相等的红、黄、蓝、绿、白、黑等颜色的电光纸各一张和与其大小完全相等的硬纸板六块(将电光纸粘在硬纸板上)。③烧杯一个,与其侧面积相等的白纸一张(将白纸的一半涂成黑色,并粘在烧杯外壁)。b.实验方法和步骤。①不同颜色物体的反光实验(光的反射)。插上电源,打开投影仪反光镜,…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学生看不清楚,特别是离讲台远的学生更是如此。用投影仪把实验放大,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举三例。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把配制好的酸、碱分别盛在表面皿里,放在投影仪上,然后用滴管取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试液滴在表面皿里。在投影幕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颜色的变化。二、酸与锈钉反应。把盛有盐酸的表面皿放在投影仪上,然后用银子放入锈钉,在幕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应过程。三、证明铜与酸不反应,铁、铝等金属与酸反应。把盛有稀酸的表面皿放在投影仪上,再把铜丝、铁丝、铝丝各自做成其元素符…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求真过程即思维发展的过程。1问题提出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3种实验方案:一是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法;二是电流表、电阻箱法;三是电压表、电阻箱法。关于数据处理,对于第一种实验方案,教材既介绍了解方程组法,又介绍了图像处理法,并指出相比于解方程组,图像处理误差更小、更简便、更直观。教材提供的范例是要求学生用图像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