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兰的爱情词中大量运用了示现这一辞格.本文按示现的四种类型对纳兰爱情词进行了分析.并尝试着对他在示现运用上的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爱情诗词作品中,示现修辞格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在刻画人物形象性格,深化作品主旨,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创造优美意境,增加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带给读者很多美感体验与意趣感受。追述性示现追忆恋人往昔甜蜜时光,予人幸福的情感之美;预言性示现预示对未来的期盼与畅想,予人理想的追求之美;悬想性示现设计无中生有的玄想画面,予人新奇、玄妙的画面之美。  相似文献   

3.
英语"缩合词"是创造新词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达新思想、新事物等.本文对英语"缩合词"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指出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构词法,会为今后的交流与工作实践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
1.绪论 "时时"和"不时"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两个频率副词.由于"时时"和"不时"两个词的词义基本相同,当留学生先后学习了这两个词之后,就会对如何正确运用它们感到困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词进行辨析. 有关这两个词的解释在几部主要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5.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文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努力"词性的不同看法,比较细致、深入地考察了"努力"一词出现的实际语境;辨析了"努力"的词性,认为它是一个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于一身的兼类词.文章注重词在实际运用中的入句结果,密切联系语境以辨别词性.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度产生的359条新词语中, "雷"毫无争议地当选了2008年最为流行的新词语之一.本文试图运用潜显理论分析新词语"雷",从它的词源分析入手,揭示"雷"的引申义,重点对"雷X"的潜词显词化情况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词语的规范化及未来发展情况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田秋香 《成才之路》2022,(4):122-124
"一词多义"是语言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意聚合的情景,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征,在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汇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中的多义词对学生学好英语大有裨益,教师应重视"一词多义"的教学.文章从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入手,对英语...  相似文献   

10.
"韵"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韵"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韵"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韵"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但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韵"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对词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及对词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上.上述两个维面,将"韵"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诗经》最早摄取了先民自然纯朴的爱情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已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屈原以大自然为背景,描绘了人、神之间超越现实的爱情幻想。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感情真挚,风格鲜明,文人爱情诗,侧重女性体貌、服饰描写,注重辞藻与声律。唐代爱情诗汲取民间情歌营养,走向生活化、世俗化和经典化,晚唐爱情诗笼罩着浓郁的感伤色彩。爱情诗至宋代被新兴词体取代而渐趋衰微。宋初强调锤炼字句,重视形式华美,北宋后受词体影响而转趋婉丽典雅。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或无刺激的词语来替代恼人的或引起不快联想的词语,即通过语言系统中的语法修辞手段来表达具有委婉功能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三个方面探讨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即礼貌功能、求雅避俗以及利己欺骗功能,旨在突出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炼字论纲     
古人非常重视“炼字”,但大多囿于具体用例的点评。在目前流行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教材和论著中,在谈到词语的运用时,又大多限于“词语的选择”,惜乎缺少对于炼字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借用传统修辞学中“炼字”这一概念,指代一般的修辞学论著中常说的“词语的锤炼”,即对词语的精心运用。其中的“词语”包含现代意义上的“词”和“熟语”,有时还包括某些临时组合,但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其中的“锤炼”,则包含对词语的选择、修饰、加工、改造和创新。围绕这五个方面,文章论述了“炼字”的内容、途径、方式、目的、作用等,由此尝试建立较为全面的“炼字”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酒语词语义系统,承载着主体最早的认知经验,是主体按照特定修辞方式凝结其语形语义,即主体以经验思维来描述对酒的认识,构建具有幻象意义的描述空间,在这个幻象空间中,隐含着主体内在共通的原型经验,成为具有多维修辞阐释空间的独特符号系统。文章采用广义修辞学相关原理简要分析酒语词语义演化生成与修辞认知。  相似文献   

15.
革命的想象: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示文艺的叙事修辞方式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在汉语中是一类丰富多彩且自身具有多种语义特征的词群,它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多义性、修辞性和文化性上,并且这三种语义特征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颜色词多义性的产生是由于其修辞性和文化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义性又为丰富修辞性和文化性奠定了基础。运用语义特征理论来分析汉语颜色词可以进一步理解颜色词的丰富多样性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波斯人信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一部反映先进思潮的书信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文体手段和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深刻的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本文试从文体学与修辞学的角度对《波斯人信札》进行分析,探讨了构成这部小说的三种基本文体,同时从词汇、句子和修辞格方面分析了该小说的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明确口语与书面语二者的语体分野,阐释了同义词语、反义词语、称谓词语、委婉词语、礼貌词语在选择和使用中的特点,分析修辞效果,总结语用规律,并对词语选择与语体修辞的关系,词语选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进行了探研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外来词属于词汇学的范畴。外来词通过潜词显化、显意符号化、显词重叠化三种途径产生,其中的显词重叠化造成了外来词与汉语词的同义关系,而外来词独特的修辞效果也使人们在同义手段选择活动中更青睐于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量词。汉英两种语言的量词在数量、类别、作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量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