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基于耗散结构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有序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的特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备从无序向有序态发展的基础。通过遏制不断增加的内部正熵流和引入外部负熵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将从无序态突变为有序态,并随着外部负熵流的持续流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将从低级有序态向高级有序态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不遏制集群内正熵流的增加并引入足够的外部负熵流。有序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将退化成无序态,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走向衰退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对组织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分析了组织管理系统从有序到无序,通过变革再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组织演变过程,并给出组织系统熵值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熵理论已由最初的"熵增原理"发展到耗散结构等一系列理论体系,并且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所借鉴.化学教学过程也遵循着运用熵理论的耗散结构"低级有序——混沌无序——高级有序"规律,体现出开放系统、创设非平衡态、引入涨落、运用非线性的作用.为优化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方主体共同协作下,创新创业教育从孕育到诞生、发展,经历了从无结构到有结构、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确定到确定、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环境以及无序发展的风险。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消解无序风险,推动有序发展,实现提质增效,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从整体着眼,运用动态、系统、发展的观点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重塑系统内部要素和结构的良好秩序,打造无序向有序转化的灵活机制,不断优化教育生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数量有序增长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高等教育系统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后,阐述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有序和无序的状况及成因,并运用此理论分析了高教系统中无序和有序的博弈机制及高等教育系统达到宏观有序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内部各要素协调运作,导致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上的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活的结构。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组成,揭示了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开放系统、远离平衡、微小涨落以及将微小涨落放大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该理论虽然产生于自然科学,但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得到了广泛应用,用自组织理论进行创新互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的开放性是联盟成长演化的重要条件。输入足够的负熵流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必要条件。针对来自于企业技术联盟的内部和外部的正熵流,设计相应的负熵流控制机制,有利于企业技术联盟在熵流控制过程中改善自身管理状况,获取负熵流,提高联盟绩效。  相似文献   

8.
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能量转化的趋向总是自发地从能量集中转向能量分散,从有序趋向无序的退化。当今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熵增现象。鉴于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成分、多变量、具有耗散机构的开放系统,此无序状态并非无可救药。通过从自然界、社会管理各部门和信息舆论引入负熵流,使之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内部流通、转化、做功,并以各种形式消耗散失,可以降低系统的总熵,使系统设法处于有序状态,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因此,在实施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时,应该正确理解该环境下的熵增现象,以耗散结构原理为指导,克服组织的混乱,把握系统趋向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9.
有序和无序、开放和封闭、可逆和不可逆、平衡和非平衡是系统论的重要范畴,它们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领域都普遍地存在着,“熵”作为热力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用来描述系统的有序程度的,把“熵”概念推广到社会经济系统以扩大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向精确化、数量化的轨道迈进,从而为社会历史领域提供一般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并揭示社会经济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过渡的稳定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孟晓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31+254-231,254
自组织理论研究复杂系统如何自动从无序进化到有序,可被引用到社会管理。而新办本科院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是复杂系统,具备自组织特征。自组织原理对新办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系统进化提供的重要启示有:紧扣人才培养需求行动,促进教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迅速、准确的信息反馈;强化学校内部民主管理,保障支配力量促进系统有序;设置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利用奖罚实现"涨落"长效。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评价,即对学校的功能、其发挥功能的方式以及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学校评价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谁是学校评价的主体?一般说来,参与学校评价的主要人员有:管理效益专家、上一级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等.评价人员是来自学校内部还是外部,结果将大不相同.2.学校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这要在评价伊始就确定并阐明.3.使用哪一级客观水平进行学校评价?具有高度客观水平的评价程序必须包括对学校结构指标和行为指标的量化.它允许进行可信的和可重复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认识客体结构演化的过程、形式和趋势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是客体结构演化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和从有序到无序这两个环节分别通过熵变或协同、周期加倍而达到终止状态,这一演进过程与人类认识活动的进化及个体认识的发生与成长过程具有一致性。局域型变换和格式塔变换是客体结构演化的两种形式,而从简单到复杂则是客体结构演化的趋势,这种复杂化趋势表现在由实体向关系的转换、参变量递增和主客体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热力学熵的特点入手,构造了基于耗散结构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系统的熵流模型,从外部熵流和内部熵产生的角度揭示了系统熵产生的内部机制,从热力学的角度为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参考,对丰富高职教育理论,实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设计实践教学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基础上,利用暑期开展的教学实践:暑期创意营,借助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自组织理论无疑是一个较为科学的研究视角,其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动力学、混沌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社会(教学)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从非组织向自组织的演化过程。在“开放、非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协同动力”环境下组织的“暑期创意营”教学无疑有效地承载了复合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协同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创新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的作用效果评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对于教育政策作用和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采用了广东省62所高职院校2016年的样本截面数据,并基于政策过程理论、系统理论、信号理论构和PLS-SEM模型构建了研究框架并对示范院校政策推行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政策作用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外在政策的输入无法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校的输出,而行动者内部运转在外部政策输入与政策外部影响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时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解释,给教育者一定的启示.学生认知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通过涨落使远离平衡态的认知系统从一个无序状态到新的有序状态.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本质即是学生认知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教育者应尊重学生认知系统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任何教育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必须尊重这一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研究耗散结构理论并运用于人脑的认识过程,将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通过运用有序度测量模型和耦合协同度模型研究近10年山西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20年山西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逐步从无序到有序发展;两系统协同水平也从濒临失调发展为优质协同,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且两者差距呈逐渐增大趋势,山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山西高等教育仍需加强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发展水平,进而实现山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谈优化学校管理系统的协同机制●上海市松江师范学校王瑞麟学校管理系统是一个多方面相互联系、复杂的整体。如何使其内部诸要素、诸层次和诸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和作用,形成一个优化的内部机制,推动学校管理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很重...  相似文献   

20.
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演化模型以具有适应能力的主体为核心,用四个特性、三个机制创造性地全面阐述了系统(或主体)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发展过程——具有可变结构的受限生成过程,是一种广义的学习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学习,分析学习、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设计教育系统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完整、新颖、富于洞察力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